近日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了
《关于拟批准公布第六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名单的公示》
18个镇、20个村拟评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其中
我县泥溪镇梨园坝村和兴隆镇翰林村
榜上有名
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一下
梨园坝村和翰林村吧~
泥溪镇梨园坝村
梨园坝村位于通江县泥溪镇西北部,有600余年的历史,被誉为“川东北第一古村落”“大山深处的香格里拉”。梨园坝村于2016年被列入中国第三批传统村落名录,是通江县第一个国家级传统村落,2018年被评为四川省“最美古村落”,还是央视纪录片《年的味道·团圆》拍摄地。
梨园坝又称犁辕坝,由原梨园坝村、罐子坪村、马家河村合并而成,辖区面积25.8平方千米。这里传统农耕文化厚重,一条条朴拙的石梯散布山间,与周围的青山碧树、茂林修竹、良田平畴、鸡鸣犬吠交相辉映,堪称巴山深处的“世外桃源”。
梨园坝村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历史遗存众多。梨园坝村现存穿斗木结构院落58套,20余座规模恢宏、雕刻精美的古墓,村内还有戏楼、悬棺、百年古树、“铁林城”古迹等,涵盖了从明代以来各个时期、各种类型的民居建筑,具有较强的时代特征和艺术价值。梨园坝后山的铁林城古寨,“自明朝扎寨”以来就起着保土安民的作用,是米仓古道上重要的军事堡垒。1932年12月,红四方面军总医院曾设立于此处。村内院落依山而建,错落有致,传统民居样式独特,深刻遗存了农耕时期乡村社会的历史文化面貌。
梨园坝村还有别具特色的民俗文化,举办的民俗文化节曾吸引超过万名游客来到梨园坝观光。这里至今延续着民间剪纸、刺绣、竹编、打草鞋、做泥瓦等传统手工技艺,是一笔了不起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兴隆镇翰林村
翰林村位于通江县兴隆镇东南部,辖区面积26.8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68%。2021年,原渔池村、玛瑙村、紫荆村合并为翰林村,全村共13个村民小组近5000人。近年来,千年古村焕新颜,先后荣获市级“四好村”、省级旅游扶贫示范村、入选第三批四川最美古镇古村落名单。
翰林村以“三李故居”而被人熟知,“三李”是清代进士李蕃及其子李钟壁、李钟峨,三人著作合编成《雪鸿堂文集》被纪晓岚收入《四库全书》,并称赞其“人盖有古良吏之风,文堪与‘三苏’媲美”,时称通江“三李”。
为打造“三李”文化精品工程,2017年通江县文物局,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对“三李”故居进行了全面修缮。建筑坐西南向东北,占地面积1564平方米,建筑面积1210平方米,为三进四合院,由下院、过厅、上院组成。穿斗木梁架结构,青瓦屋面,悬山歇山混合式屋顶,板壁隔窗,是典型的川东北民居建筑风格。2020年,巴中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翰林村历来就有种植茶叶的传统,群山环抱中,一垄垄茶树,阡陌纵横,点缀其中,成为翰林村一道独特的风景。近年来,兴隆镇将“三李文化”和茶叶产业捆绑打造,历史与现代交融,文化与产业结合。满山的“茶叶子”,变成了增收的“金叶子”,更撑起了百姓的“钱袋子”,各项配套设施也随之跟进,以茶兴旅、以旅促茶的茶旅融合发展为翰林村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梨园坝村和翰林村的成功上榜
是对两村历史文化价值的高度认可
未来,我县将继续加大
对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力度
深入挖掘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也将以此为契机,助力乡村振兴
让历史文化名村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省级榜单!我县一人一村入选→·报名进行中!巴中市2025年征兵公告发布→·元旦快乐丨提取码【2025】,通江版新年专属日历来啦!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轻触阅读原文
四川通江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原标题:《通江2村上榜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快看是不是你家乡→》
阅读原文
来源:壁州快讯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