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初,时值仲冬,自驾游览天下第一陵、中国古墓葬NO.1——黄帝陵。

轩辕庙与桥山
黄帝陵地处延安市黄陵县,黄陵县原名“中部县”,民国抗战时期为了凝聚民族力量、鼓舞民族士气,国共两党共祭黄帝陵,随即改中部县为黄陵县。

轩辕庙与蓝蓝的天
从关中东部进入陕北地区,地形的差异性没有想象的那么剧烈,是在不知不觉中就离开了关中,不像从关中进入陕南那样具有视觉上的震撼性,这也衬托出了南山(秦岭)远比北山雄伟,秦岭仿佛一堵巨墙横亘面前。当日晴天,陕北的晴天总是蓝格盈盈的,蓝的很透彻,不像关中总有雾霾感。

回归纪念碑还有个空位
黄帝陵景区分为轩辕庙与黄帝陵两部分,庙在桥山下、陵在桥山上,庙是历代祭祀的场所,陵是黄帝的衣冠冢。

苍劲的千年古柏
先说轩辕庙,进入庙内映入眼帘的是极具震撼的几株古柏,为什么说极具震撼呢?因为古老且苍劲,其中一株是黄帝手植柏,距今已五六千年,古柏的后面是碑亭,亭内存放石碑四通,可谓是轩辕庙内无数石碑中份量最重的,左侧是毛泽东在1937年4月5日国共两党共祭黄帝陵时亲笔题写的《祭黄帝陵文》和邓小平题写的“炎黄子孙”,右侧是孙中山1912年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所作的《黄帝陵》和蒋介石题写的“黄帝陵”。庙的两侧是回廊,右侧回廊放置近现代各路大咖的题字,有各种很牛的字体,左侧是明清两代皇帝历次派人祭祀皇帝的碑文,主要是报告向祖先国家大事。轩辕庙局于核心位置的是宋代所建的人文出祖殿,可以上香祭拜,殿的侧前方的港澳回归纪念碑和台湾光复纪念碑。殿的后方是当代所建的轩辕广场和轩辕殿,是每年一次国家级公祭的场所。

碑亭,份量最重的四块碑在里面
再说桥山之上的黄帝陵,出轩辕庙步行上山两公里即到,满山都是柏树,且几百上千年的古柏居多,据说没有野生的,都是历朝历代祭祀时栽植的,树冠茂密,遮天蔽日,印象深刻。愈接近山顶柏树愈古老茂密,震撼人心,到达山顶过了下马石,通往黄帝陵有文道、武道两条道路,所有人必须怀着虔诚的态度前往,进入棂星门旁边是汉武台,中心位置是黄帝陵,陵前设有祭亭,仪式感满满。最充满神秘感的是陵后的两颗龙角柏分列左右,光秃秃的很直很高,犹如龙角,最后面的高耸的龙驭阁,是黄帝乘龙升天之地,也是桥山的制高点。

神奇的龙角柏
桥山脚下、轩辕庙前是沮水,贯彻黄陵县城,水量充沛、水体清澈,注入洛河,洛河注入渭河、渭河注入黄河,因此沮水是黄河的三级支流。

桥山脚下的沮水清澈见底
黄帝陵是中华民族人文初祖轩辕黄帝的陵寝,是寻根祭祖的圣地和家国情怀的本源,具有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象征意义,千百年来被世人尊崇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景区是2007年评定的第一批5A级,份量十足。

庄严肃穆的祭亭
印象最深有三点:一是古柏群遮天蔽日、树干犹如苍龙;二是碑文众多、各种顶级的书法和字体,时空跨度长、价值极高;三是历朝历代凡遇国家大事和外寇入侵,必祭黄陵、刻石立碑,犹如国人的祖坟,凝聚力和仪式感拉满。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