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倩
2月11日,清晨的薄雾还未散尽,滨州游客王晓丽已经登上了红叶柿岩的玻璃栈道。脚下是悬空百米的山谷,眼前是蜿蜒于群山之间的齐长城遗址,她感慨道:“仿佛能听见大山的呼吸声。”
在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红叶柿岩景区在-15℃的寒潮中,用文化温度点燃了今年文旅市场的“第一把火”。大年初一至初七,红叶柿岩“南北非遗融合”“开心麻花演艺”等活动全线展开,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即使在连日低温的天气下,游客入园数量仍持续上升,人气火爆。红叶柿岩的出圈,得益于其深入探究以文塑旅的发展模式,不断打造旅游新主题、开发新产品、赋能新场景,满足了游客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
博山区文旅产业的精彩纷呈,不仅体现在红叶柿岩等景区的火爆上,更体现在整个文旅产业链的完善和发展上。近年来,博山区深入实施文旅融合发展战略,以产业发展赋能活力提升,不仅让旅游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繁荣。
让文化活起来、旅游旺起来、文旅产业强起来,2024年,博山区深入开展文旅产业建圈强链、文旅行业管理服务提升两大行动,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精准发力,文旅市场持续火爆,全年接待游客550万人次,同比增长10%,这一数字充分说明了博山文旅产业的强劲势头。
值得一提的是,博山区齐长城风景廊道荣获全省首批旅游公路十大精品工程;红叶柿岩成功创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联合开心麻花打造《奇幻聊斋》演艺剧场,为游客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文化体验;颜神古镇、三水源、中郝峪等景区景点也增加了演艺、冰雪、研学等旅游业态,满足了不同游客的需求。同时,成功举办了“三餐四季五彩博山——沿着齐长城去旅行”“见‘食’博山菜·乐宿长城下”等系列特色文旅活动40余项,文旅市场多点开花,消费动能不断释放,城市品牌日益崛起,为经济发展聚集了人气、注入了活力。
博山的陶琉文化是其文旅发展的根基之一。博山区以陶琉文化为特色,规划建设了陶琉产业园、琉璃小镇、日用玻璃小镇“一园两镇”,为陶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也吸引了许多游客到博山体验陶琉制作、带走陶琉文创。
在旅游配套服务方面,博山区新上了翰林宴、萱园、北门里等13家旅游餐饮,新开业亚朵、澜舫、雅白小筑等16家旅游酒店,为游客提供了更加便捷、舒适的旅游环境。此外,博山区还推出了生肖琉璃、平安盏等30余件旅游文创产品,这些文创产品不仅具有观赏价值,更承载着博山独特的文化元素。
春节期间,颜神古镇也成为热门打卡地。颜神古镇以陶瓷和琉璃为主题,依托13座古窑、老厂房和传统历史街区,打造了一个集文旅度假与产业小镇于一体的综合性景区。颜神古镇还邀请了众多艺术家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加入,与多所高校合作,为陶琉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更大的支持。
“走进颜神古镇,就被这里的陶琉文化吸引。精美的琉璃工艺品琳琅满目,还可以亲自体验陶琉制作,感受匠人们的匠心独运。”青岛游客张雅琦还特别喜欢颜神古镇的古窑和极具文艺气息的街巷,拍了一天照片,流连忘返。
为了进一步激活文旅消费市场,博山区还采取了开通旅游专线、推出旅游地图等一系列有力措施,为游客提供了更加便捷和丰富的游览体验。同时,博山区更新升级“畅游博山”微信小程序,方便游客更好地了解博山、畅游博山。
如今,博山这座百年老工业基地已经华丽转身,蜕变成为人们向往的“诗和远方”,不仅旅游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繁荣。当地的农产品、手工艺品等特色产品,通过旅游市场走向了更广阔的天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回到家乡,投身于文旅产业,为博山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博山,正以崭新的姿态迎接八方来客。文旅产业的快速发展,让这座古老的山城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