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按:要想了解豹澥古镇,先三言二语“小普”一哈。说她古,只因清同治年间,1869年官方认可:东乡六镇之一;集镇被湾民和周边的乡邻俗称“桥上”,赶集叫“上桥”,北边湾民叫“下桥”。她原名叫“豹子澥”,见晚清地图,曾用名“豹海”,用方言口语谓之。海与澥通假,大约官方用豹澥谓地名,只有几十年的历史。
一、光谷八路的前世今生
现光谷八路是原石灰洞到集镇“桥上”的路,从北到南贯通,叫“黄金堂线”,始建民国。这条马路是连接316国道的,也就是说,北边新店、许店两行政村湾民“下桥”从海子口进入进出,其它村之湾民也是从这条马路进出。
为何谓之“黄金堂线”,一是讲究个吉利,二是此地盛产石灰,而石灰是农用、家用、建筑不可缺的物质。1950年,新生政权用公私合营之办法,组建成立了“武昌县第一炼灰厂”,该厂是国营经济实体厂矿的“孵化”器。例如,郑店炼厂、沙湖洗灰厂、县立凌云水泥厂等都是该厂孵化出来的。七八十年代,豹澥国民总产值成为乡镇老大,石灰洞功不可没。
光谷八路之今生。2007年,豹澥古镇整体托管高新区后,交通网络建设拉开。因头头喜欢用数字代谓发展速度,将原来含有历史人文的地域名全部数字化。光谷一路至光谷八路就是这样产生的。无独有偶,中小学校命名也是从光谷一小到四十二小、光谷一初到光谷七初。让老土著有“牵牛找牛”的懵逼,如此任信,百姓只能干瞪眼。
二、为何有花山、左岭、龙泉大道?谁抠掉豹澥大道?
光谷建设与光谷之成果,已是有目共睹。虽然中央到省市区均认同光谷速度,但是地域化命名一直受到百姓诟病。举例说,光谷八路从北到南,目前从豹澥镇延伸到科学岛(豹澥安湖洲)至龙泉,尚未完工,叫光谷八路延长线建设,这条路从北到南均在豹澥地域段,叫豹澥大道不好吗?如果按数字命名,与之并列的未来一路,也是自北向南,为何不叫光谷九路呢?
百思不得其解?有花山大道,左岭大道、龙泉大道,就是没有豹澥大道。思来想去,地名规划办公室涉嫌“地域歧视”,亦或头头们不喜好豹澥之名称,如果叫“桥上大道”,老土著也认。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