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游记,请搜索微信公众号:游游走走 故事下酒
回顾一下昨天的旅行,牛背山我上不去,轿顶山路不好但风景不错,大峡谷很让人震撼。不过,从大峡谷往乐山的200公里足足耗去了我6个小时。这条路几乎全部山道,大货车太多,要么上山要么下山,弯多且急还只有2车道,在山路上超车,尤其是超大货车,真是危险还刺激,需要眼疾手快,手脚并用,越超越激起我的好胜心,弄得家人在副驾上冷汗直冒。山路上超车,太冒险。我冒失了。
专注开车,我连一张照片都没能拍下来。
车近峨眉山,近乐山,天空灰蒙蒙的,污染极为严重,各类工厂比比皆是,与我多年前留下的青山绿水印象距离不小。我一路抱怨:四川有如此丰富的旅游资源,峨眉和乐山天下闻名,好好发展旅游业不行吗?非得发展制造业,图一时之利益而忘后世之发展,如此短视,真的好吗?
从绿色甘南和川西走到川南,对比实在太过鲜明,弄得我心情压抑。直到车进乐山市,看见马路并不宽,路边满是古木,枝桠相搭,直成伞盖,罩在马路上树影婆娑,心情这才好了起来。
这才是我喜欢的城市,古老又有些小资。大拆大建,马路越宽越好,楼房越高越好,损资源求发展是真的发展吗?
谈美食,自然离不开四川,而谈四川美食,首先想到的就是乐山,所以有“食在四川,味在乐山”的说法,而乐山美食就从豆腐脑开始。
在大街上乱走,瞥眼间就看见了九九豆腐脑的门店,先来一碗再说。很软,很嫩,美味,但就是没有一点豆腐脑的味道。心想:吃了一辈子的豆腐脑,难道我吃错了吗?呵呵。
继续逛街,换个地方继续吃。实在吃不动了就打包,打包带走。于是想:人这动物,为什么不可以一吃饱10年呢?一次吃个够该有多好!呵呵。
吃完还跑到后厨,想知道如此美味的豆腐脑是怎么做出来的。
美食总是抓人的,朋友圈围观者极多。一个圈友说:“钵钵鸡,跷脚牛肉,网红冰粉,九九豆腐脑,甜皮鸭,油炸串。你如果肚子可以,可以重复吃,来回吃,哈哈哈”。
不能老说美食,毕竟我写的是游记。依依不舍地告别乐山,我向60公里外的罗城古镇进发。罗城也是陌生圈友在朋友圈临时推荐的。
进得罗城,迎面是游客中心停车场,顺停车场往前走,下到山谷间,虽然修整漂亮,有花有池,但明显均为后建的假古董。我大惑不解,这就是号称“中国的诺亚方舟”的罗城古镇?古在何处呢?除了我,一个游客都没有。
犹豫间,穿过一处古迹遗址,走进一个小弄堂,这是典型的南方古街,狭窄,青石板泛亮。
顺着弄堂往前走,眼前突然一亮。好家伙,原来人都在这里。不只是人,简直是人满为患!
古街呈四合式结构,中间场地稍大,露天敞亮,而两边则是古旧的木结构的长排瓦屋,瓦屋前搭着防淋防晒的宽敞雨廊,廊子里摆放着各式小桌,而以老人为多的男男女女正围坐在桌边,或者打牌,或者喝茶,无一不怡然自得。
这是典型的四川式生活啊!完完全全享清福的生活,喝酒、吃肉、饮茶、听小曲、掏耳朵、抽叶子烟,这里没有时间,没有速度,没有互联网,没有工业时代任何现代化的东西,只有茶,只有酒,只有牌,还有小猫小狗在脚下转来绕去,寻找食客们吐在地上的骨头。
朋友说,如果回到过去,古街上不会是这些服装店、小食店、百货店、日杂店、五金店、理发店,而是各种老字号,比如三元号、丰泰店、亨又亨、四能堂、长清源等,你的感觉可能会更好!消灭老字号,消灭百年老店,也就这几十年的事情吧。
这条街就是罗城凉厅街,当地人把它叫做“船形街”,是罗城古镇的灵魂之所在。长度 209米,最宽处 9.5米,看上去像一艘大船或一把巨大的木梭。很多人甚至称它为“老四川文化的扛鼎之作”。
凉厅街始建于明崇桢元年( 1628年),经多次修缮,基本上保存了明清时代老四川文化的人文风貌。这里的居民包含了汉、回、彝、满、藏、黎、苗共7个民族。
1982年,澳大利亚人依罗城的结构在墨尔本建造了一座“中国城”,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它为“中国的诺亚方舟”,罗城从此名扬海外。
我不知道罗城的名声,我只看见了罗城人的巴适,四川人的闲适。一盖碗茶一幅牌九可以混一天。怪不得人都说“少不入川”,在罗城,我懂了。
船形街似乎是一个完全与世隔绝的世界,外界是豪华的,飞速发展的,而古街则是静止的,停留在已经过去的旧时代。我以为中国早就没有这样的旧时代了。在罗城,我看见了,一个遍体迟暮之美的旧时代。
只希望这样的古街还能继续保留,别去打扰它,让这里的老百姓悠闲地生活就好。用保护的名义进行破坏,实在是一件很糟糕的事情。多读一点书,给中国人留一点历史,留一点文化,留一点记忆,功德无量!
先大拆大建,再搞特色小镇。中国过去每个村落都是特色的,不是吗?只有外表没有灵魂的特色小镇,不要也罢。
站在人类历史、文明存续的角度,我反对工业文明。科技,换个角度其实是作死,它加快了人类灭亡的速度,因为地球资源是恒定的,不可再生的,科技、工业文明、奢侈生活实质上加快了地球资源的掠夺速度,走人类的路,直到地球无路可走。如果说人类5000年文明,其实4500年是慢速度的,后来的500年则因为工业革命而加速前行,速度越来越快,最终必将让地球无路可走。
换一个角度,人活着只是一种体验和感受,物质可以传承,但体验和感受却无法传承,所有人,一代一代,不得不没有经验地重新开始,比如失恋,你爷爷奶奶失恋过,你父母失恋过,可你的父辈依然没有办法让你逃过失恋的沟。而工业革命只是带来了外在的丰富,对内在的感受没有任何帮助,反而因为速度的加快极大地加重了人类体验上的焦虑。
出罗城往重庆方向,见到大足石刻标志时已经是下午5时,快要闭馆了。石刻艺术遗址我看过不少,比如云冈石窟、克尔克孜千佛洞等,此次出行也看过陇西的北石窟。我没想到大足石窟会让我如此震撼。
我买的是大足石窟闭馆前的最后一张门票,连售票员都提醒我先去问问检票员是否还让我进门。匆匆进馆,夕阳已经西下,照在石阶上暖洋洋的。游客不多,偶尔碰到也是迎面而来,表明他们正在离馆的路上。
进入石窟区,我马上被惊到了。一众石造像分布在并不高耸的山崖中,一层一层,一座一座,千姿百态,极为精美。
我才知道:大足石刻竟然规模如此宏大,雕刻如此精美,题材如此多样,保存如此完好。
我才知道:大足石刻居然代表了公元9—13世纪世界石窟艺术的最高水平,是人类石窟艺术史上最后的丰碑。它从不同侧面展示了唐、宋时期中国石窟艺术风格的重大发展和变化,具有前期石窟不可替代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我也才知道:大足石刻是世界文化遗产,也是世界八大石窟之一。它是唐、五代、宋时所凿造,明、清两代亦续有开凿。
我也才知道:重庆大足是石刻之乡,该县总共有石造像23处,比较集中的是宝顶山、北山、南山、石门山等19处。以我所参观的宝顶山规模最大,造像也最为精美。题材上甚至有儒、佛、道同在一龛窟中的三教造像,太难得了。
真的是不可思议,我只能用震憾这个词。看过太多佛造像,但保存之完整,尤其是彩绘,是怎么逃过上世纪劫难的?一定有故事!
大足石刻,让我恋恋不舍!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