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六下江南,每次来到木渎,路过此地都会弃船登岸,好好地玩他个几天。
素有“溪山风月之美,池亭花木之胜”美誉的虹饮山房到底有何魅力,让乾隆如此喜爱。
虹饮山房的主人徐士元是一位落第的秀才,虽然考试不太行,但家境优越喜好读书,常与文人雅士在园中吟诗作对、畅饮美酒。相传徐士元酒量过人,有“虹饮”之称号,又因他所住的宅园毗邻虹桥,虹饮山房由此得名。
乾隆十六年,乾隆皇帝首次南巡,途经木渎古镇,听闻当地有一座私家园林景致绝佳,便决定由此上岸开启南巡之旅,前往虹饮山房。果然,好奇乃人类原始驱动力,这一看便是提前预定了乾隆帝自己今生未来五次下江南的“始发站”。
虹饮山房门口的岸边有乾隆皇帝亲手提笔的“御码头”碑,算是乾隆为自己每次下江南的初始留下的“锚点”。
当乾隆踏入园中,立刻被其独特的韵味所吸引。园内小桥流水、假山怪石、亭台楼阁错落有致,白墙黛瓦与绿树红花相映成趣,江南园林的精致秀美在虹饮山房的独特设计中一一体现了出来。
想象一下,乾隆帝踏进虹饮山房时,无论是中午的暖阳还是傍晚的霞光,都会映照在他的脸上,舟车的劳累在虹饮山房的优美环境中被一扫而空。
来了兴致的乾隆帝指着古戏台,随行的戏班子秒懂之意,婉转悠长的戏曲随之在园子中传来。相传,乾隆兴之所至时也会亲自登台客串一把,过过戏瘾,体验凡夫之乐的乾隆帝,那一刻会不会在想:“当个普通人,也蛮好。”
但当他坐上那把用千年紫檀制成,雕有九条金龙的御用龙椅看戏的时候,估计就会打消当“普通人”的想法了吧,毕竟那把椅子只有他能坐......
来,让我们跟着乾隆的足迹往里走。里面有皇家菜谱,墙上也详细地向大家科普了皇上吃饭的规矩:大致就是皇上吃菜不能超过三口,叫作“吃菜不许过三匙”。一来,怕有人在御膳上打主意谋害皇帝;二来,也是不想传出宫后有人假借御膳之名,招摇撞骗。
站在皇帝身后的传膳太监负责监督皇帝,如果看到皇帝对某一个菜连吃三口,那为首的太监会高喊一声:“撤!”,随后那个可怜且美味的菜就被迅速撤掉了,再接下来的十天半个月保证让皇帝连那个菜的影子都看不到。宫中把这个规矩称作“传膳不劝膳”,也蛮惨,一个菜能吃三口。
你们说,当他一顿都没法吃到爱吃的菜三口的时候,乾隆帝会不会又想当普通人呢?也不好说,毕竟有资格吃到这些山珍海味的时候就一定不是普通人了。没错,这是一次“callback”。
此后,乾隆皇帝的五次南巡,每次都必到虹饮山房。他不仅喜爱这里的园林风光,更享受在园中与大臣们联诗作对、谈古论今的惬意时光。他们常常在花厅中围坐,一边品茶一边作诗,有时还会讨论国家大事,气氛轻松。
这些时光离开了江南想再重现可就难咯,毕竟当皇帝也蛮累的,批奏折、上早朝等。乾隆帝还重复干了60余载,当代“牛马”都没他工作的时间长。
虽然这座园林不大,但是承载了乾隆六下江南的美好回忆,是乾隆帝的“民间行宫”。来到虹饮山房,在看建筑、花草之余,也可以代入到清朝年代,想象下自己是陪在乾隆身边的大臣,你看到的可能就不单单是一位励精图治的皇帝,更是一位对生活抱有满枕热情,富有情趣的文人。
乾隆六下江南的故事还会继续下去,就像我们对此地的热爱每日递增一样。
来源:情调苏州
编辑:小尹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