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把来之不易的旅游时光玩出最佳体验,是许多国人每年都要思考的难题。
这个五一,武功山上又是“三步一个小吊带,五步一个瑜伽裤”,泰山上的厕所又挤满了夜宿的游客,沙漠里骑骆驼的人数堪比古时攻打匈奴的大军……

这种情况下,普通人要想玩得爽,必须想三件事:避开人流、性价比、新鲜感。
平替旅游,因而火遍全网。
不想去三亚人挤人,可以去万宁、北海等地,花更少的钱,体验一样的海阔天空。

不想去云冈石窟“排队2小时拍照2分钟”,可以去同样位于山西的龙山石窟,那里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元代纯道教石窟群。
不过平替旅游也不全是高性价比的代名词。
不久前,国内有些“富士山平替”景点火上热搜,有推荐文案强调:这里集合草地、湖泊、火山、白马、木屋。

实际上,这些所谓的“富士山平替”只是喷了漆、铺了绿草地的大土堆,连上面的“雪顶”都是刷的白色油漆。许多人一去一个不吱声。
不论好坏,平替旅游总能震惊人们一遍又一遍。
问题是,怎么尽量让平替旅游成为惊喜而不是惊吓?

“全球有22个‘冰岛’,21个在中国”
有人曾调侃道:全球有22个“冰岛”,21个在中国。
另外据网易数读统计,全国至少有63个城市拥有“小圣托里尼”,62个城市拥有“小京都”,61个城市拥有“小镰仓”,以及59个城市拥有“小奈良”。

从“XX平替”或“小XX”的称呼不难看出,平替旅游承载了人们对诗和远方的向往。这也是平替旅游的第一大特征:以近替远。
最初,“平替目的地”概念的诞生,就是为了在国内寻找国外知名目的地同款风景。比如在过去,新疆的喀纳斯是瑞士平替,青海的东台吉乃尔湖是马尔代夫平替,陕西的甘泉雨岔大峡谷是美国羚羊谷平替……
社交平台上,此前也充满着平替旅游的各种推荐:“不是夏威夷去不起,而是日照更有性价比。”“山东长岛,更适合中国宝宝的迈阿密海滩。”“XX人自己的圣托里尼。”

网友好评加上旅游体验升级的趋势,平替旅游开始深入人心。
《2023年轻人搜索关键词报告》中公开显示,“平替”是夸克平台上的年度搜索关键词之一。
到了2024年,更是势头不减。马蜂窝旅游网发布的《年轻人平替旅游报告》显示,2024年年初至10月,平台上的平替旅游相关内容量增长134%,超200万用户分享和交流了自己的平替旅游经验,90后和00后占比近60%。
年轻人游玩,除了好玩的因素,也有低成本追逐潮流的动机。
因此催生了平替旅游的第二大特征:以冷门替顶流。
去年,电视剧《我的阿勒泰》带火了新疆阿勒泰。这个曾经的“东方小瑞士”,就此从平替其他地方变成了被其他地方平替。

一时间,“小阿勒泰”和“阿勒泰分泰”在全国遍地开花。小红书上,一些热门的“小阿勒泰”,包括了江苏启东红阳牧场、常州修心谷、梅州市五华县增塘村、武夷山大红袍山庄等地。

同样是顶流,哈尔滨的冰雪大世界也享受到了被平替的待遇。
冰雪大世界声名远播、人潮汹涌。去年开园第一天,有的人甚至裹上被子,凌晨3点就开始排队等候,而当天哈尔滨的最低温度是零下22摄氏度。为了玩上园内的网红大滑梯,南方游客在冰天雪地里排队站上六七个小时,把北方人看服了。

一些不那么不扛冻的游客,只能转头搜起了尔滨平替,结果惊喜连连。长春的冰雪新天地,园区规模更大,滑梯更多更长;还有黑龙江的鸡西,滑雪场、冰雕、东北洗浴等应有尽有。

“正版”让你花钱找罪受,“平替”帮你省钱当大爷,不火才怪。
花更少的钱买到不弱于“正版”的体验,对于精打细算的国人,这件事本身就极具诱惑。

跑偏的平替旅游,沦为滤镜大比拼
一部分平替旅游超出人们预期,也有一部分平替旅游让人目瞪狗呆。
一方面,有平替旅游需求的游客不太好“伺候”。
马蜂窝数据显示,前十名关注“平替旅游”的用户客源城市中,无不是一二线城市,其中北京、上海、广州位列前三。
这些城市的年轻人大多吃过细糠,之所以关注平替旅游,主要出于没钱、没时间或为了避开人流、追求体验的权宜之计。但出游计划可以调整,品味却没法说降就降。一旦平替目的地名不副实,他们骂得比谁都凶。

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许多地方硬蹭平替流量。
过去有过建造微缩景观的热潮,让你在一个景点里看遍世界各地的名胜古迹,比如深圳世界之窗、北京世界公园等。但这样的平替,普遍建造不精、缺乏内涵,随着人们真的见过了广阔天地,吸引力直线下降。

2021年,相关部门还印发通知,明确要求坚决刹住滥建山寨文物之风。
但蹭平替流量这样一本万利的行为,是很难刹住的。
据报道,在社交平台上,恩施屏山峡谷攻略加上“仙本那”的称号后,平均每篇能比正常叙述的帖子多近1500个的互动量。
这也是为什么,去年“小阿勒泰”“阿勒泰分泰”的标签出现在了全国各地的郊区周边游攻略里,扩张速度堪比蜜雪冰城。
以北京为例,“阿勒泰平替”多到让人挑花了眼。曾经被叫做“京郊小瑞士”的张家口崇礼,去年夏天化身“京郊阿勒泰”。承德的坝上草原,以及从包头到呼伦贝尔的一系列内蒙古城市,都被“小阿勒泰”附体,连北京的一些公园也能被赋予“五环边阿勒泰”的名头。

比起自动变换平替身份的地方,最让人揪心的是“照骗”式平替。
前几年,小红书就曾为了“滤镜景点”的问题公开道歉,声称今后将尝试推出景区评分榜、踩坑榜等产品,便于用户获取更多元的信息。
但很显然,“照骗”横行不是小红书一个平台能改善的。美化过去是人性,否则也不会有“毛坯的旅程,精装的朋友圈”的全网共鸣了。

因此最近两年,“照骗”结合平替话题更是泛滥。
说好是景色辽阔的大草原,游客到了跟前只看到了小山坡;公园草地里有两头鹿,就能自称“小奈良”;坡上有几幢彩色房子,就能冠以“XX人的五渔村”的称号。
更打击人的是,当你发现货不对板、吐槽被骗时,博主和其拥趸还会反驳:你没有发现美的眼睛。

平替旅游的体验好坏,
只在一念之间
平替旅游有好有坏,不能一味鼓吹也不能一棒子打死。
真正值得考虑的问题是:如何提升平替旅游的体验?
对于地方而言,要享受平替旅游的红利,前提是先承担起对应的责任。
首先明确自己有平替的底蕴,切忌胡编乱造。
例如吉林的延吉平替韩国,可谓得天独厚。这里距中朝边境仅10余千米,在延吉的朝鲜族人数多达30余万人,占了市区人口的57%以上。街上招牌、路标、指示牌都标注了中文和朝鲜语,连公交播报都是双语。
甚至可以说,延吉的美食、文化、交通的综合体验,已经不是平替韩国,而是超越韩国了。
有这样的底蕴,才可能“一朝平替天下知”。
其次,对于想吃上平替流量的地方,还必须明白一个道理:平替≠将就。
一些平替旅游被差评,不一定是因为名不副实,也可能是因为服务不足、管理缺位,比如停车位和厕所寥寥无几、交通堵塞、物价飞涨……结果平替成了“贵替”。
反之,如果既有平替的底蕴,又有成熟的服务和管理,绝对是大大的加分项。
例如网上不少浙江版“平替旅游”攻略里在提到打卡地时,除了美景,也经常会给村里的环境、食宿、交通点赞。这背后就和浙江这些年的“万村景区化”工作息息相关,一些村里连新能源充电桩都安上了。

还有上个月,深圳提出要打造周末节假日畅游地、“出国旅游替代”首选地、入境旅游第一站,也是做足了准备。
一方面深圳坐拥多个爆款平替。大鹏半岛桔钓沙被称为“深圳版马尔代夫”;蛇口,“小济州岛”;仙湖公园,“深圳版瑞士”;官湖村,深圳版“小镰仓” ;万象天地,深圳版“曼哈顿”……
另一方面深圳把服务升级视为重中之重,对标世界级水准。例如,全域支付便利化、AI翻译设备覆盖重点场所、实施“即买即退”政策等。
平替旅游是沦为一次性买卖还是发展成长久的生意,只在地方的一念之间。
对于游客,平替旅游的体验好坏,有时也是一念之间的事。
出发前可以做好心理建设,告诉自己能接近和超越正版的平替注定是少数,想要看到类似正版的风光,特定角度和滤镜大概率是不可或缺。既然能大方接受被美颜的自己,不妨也尝试去欣赏被调教之后的风景。
退一步说,哪怕该平替实在名不副实,再厉害的拍摄技术也救无可救,也尽量找找别的闪光点。
毕竟,来都来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