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由《平谷金山十景之高崖古墨》引发的探秘之旅,在周末拉开帷幕。北京交通广播主持人王海春老师与我们一行10人,再次踏入平谷这片神秘之地,循着两年前的足迹,竟在重访中揭开了古墨断代的关键线索,更让一座隐于深山的“老子山”露出传奇真容。
一、故地重逢:从引路者到探洞人
清晨8点,塔洼村金塔仙谷度假小镇执行董事刘若辉先生已在院中迎候。行至半路,意外遇见两年前带领我寻得“高崖古墨”的崔有山师傅,相视瞬间的惊喜,让尘封的记忆与当下的探索热情悄然衔接。行至半山腰,一处人工金洞勾起王老师的好奇,他与3位同伴入洞探幽,余下6人则继续向山顶进发。
二、神山显形:自然造化与人文命名的奇遇
登顶后,眼前奇景令人驻足——一块小石顶起巨石,状如古代老人的发髻;整座山面南背北,崖棚恰似炯炯双目,远眺盘山,俨然一尊老者头像。平谷文人墨客据此将其命名为“老子山”,自然鬼斧与人文想象在此完美契合。
(老子山)
三、古墨新证:“界堦”与“访仙台”遗踪的秘境解码
此次探索最震撼的发现,当属崖壁间两处直指仙境的古墨题写:
东侧崖壁“界堦”二字:苍劲笔锋题写于青岩之上,暗喻此处乃人间通往仙界的分界石阶。仿佛踏过此界,便入超脱凡尘之境。
(界堦)
西侧崖壁题写“訪(访)仙台”:三字布局疏朗大气,“访仙”二字道破此地曾为古人祈仙问道之所。作为连接天地的精神坐标,此台既承载着先民对仙界的向往,更坐实了金山“神山”之名的文化渊源。
(訪仙台)
两组题刻一“界”一“台”,遥相呼应间,勾勒出古代方士“界堦通仙、登台谒神”的完整想象体系,让自然崖壁成为凝固的东方仙画图景。
崖壁上“盤陰”二字苍劲洒脱,平谷自古即被称为盘阴之地,是目前发现将平谷记载为“盘阴”的最早记录。此墨迹宛如一把钥匙,解锁了“金山十景”与地域古称的隐秘关联,让千年以来“盘阴之地”的人文印记,在崖壁间重焕光彩;
(盤陰)
西侧崖棚写有“天曆(历)二年七月”(1329年);至元二年(1265年);东侧崖棚更惊现“大都”字样。“大都”是元代对北京的专称,这两处题写为古墨的年代考证,提供了确凿物证,将历史印记直接锚定至700年前的王朝更迭时期:元代。
(天曆二年七月)
(至元二年)(大都)
西侧崖棚另一处顶部墨迹为:
聲寄囗囗
雕俗便是迳,島此处仙嫏
人還不二字,盤松映夕阳
此景休将立,囗囗锁嵐光
嵐光濃平峯高品
景赛终南一洞天
洞天深邃。
刁易人···
(刁易人)
据推测,刁易人在落款位置,应为一人名,或是法号或字号。从诗中我们可以看出,此人是看到塔洼景色后有感所提。诗中描述此地为仙境,而且描述出两景:“盘松映夕阳”、“金山岚光”。
“盘松映夕阳”应为山中有很多古松相互盘根错节,夕阳照耀下,树干铁衣生涩,鳞干古老,枝叶绿意盎然,熠熠生辉的景色。现在还能看到千年古藤垂挂在粗大的乔木上。
“金山岚光”据崔向导介绍:“此景出现在夏季久雨午后四时左右,天空突然放晴,西侧强烈的夕阳照耀大金山山脉,才会出现”,他在此地工作七年,才遇到两次此景,而且持续时间在半小时左右即消失,见到此景非常难得。金黄色的夕阳,照耀在大金山山脉的西侧,在山尖位置,会发出金子般耀眼的光芒,怪不得起名为大金山。
(大金山山脉)
“景赛终南一洞天”。道教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天下第一福地就位于陕西终南山。所谓洞天福地就是世外桃源,是桃果成熟的地方。洞天福地是道教仙境的一部分,多以名山为主景,或兼有山水。题写者认为此山中有神仙主治,乃众仙所居,道士居此修炼或登山请乞,则可得道成仙。分而言之,“洞天”意谓山中有洞室通达上天,贯通诸山。
四、人物印记:流传千古的崖壁印痕
西侧崖洞北侧崖壁墨迹中有一处是这样写的:“師父坐塔誰人伴,定心嵓畔存緃跡,麁智题写元正言,黑了石頭坏了筆,楼煙觀玉艾乱䚰。”
(麁智题写诗句)
崖壁上写有的人物名字:麁智;元正;杨文童;陈通;刁易人。
五、秘境邀约:当自然奇观邂逅历史密码
从“老子山”的天然巨像到古寺遗址,从“界堦”、“访仙台”到元代“大都”的题记,平谷金山的每一道崖壁、每一寸土壤都藏着未解之谜。这片被时光偏爱的秘境,正以“高崖古墨”为引,邀你共赴一场自然与历史交织的探秘之约。
平谷区峪口镇 李立民
2025年6月21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