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门一踩,方向盘一转,老两口带着孙子,一头扎进了齐鲁大地的怀抱,整整十天。车停稳,熄火,算盘珠子噼啪一拨6700元。数字落定,心也落定,这一路风尘仆仆的颠簸里,竟也颠簸出几分通透,终于明白了五件事!
第一件明白的事:最贵的不是门票,是车轮下的路。
出发前,脑子里想的尽是泰山之巅、蓬莱仙境、三孔圣地的门票钱。真正跑起来才知道,那些明码标价的门票,反成了行程里最“实惠”的开支。泰山巍峨,成人票不过115元,孔府孔庙联票,140元就能感受千年文脉的厚重气息。
然而车轮每向前滚动一寸,油表就无声下滑一格。十天下来将近700公里路途,加油费竟实打实花去了近900元,高速通行费也毫不客气地掏走了近500元!原来这一路风景的入场券,早已悄悄折算进了油箱和过路卡里。
第二件明白的事:吃海鲜?远离那金光闪闪的“宰客海岸线”!
胶东的海风里都带着鲜味,诱惑难挡。可青岛、威海、烟台那些紧挨着热门景区的海鲜排档,价格标签仿佛也镀了层金。一只普通海螺,在非景区的小渔村排档或许几十元,一旦挪到栈桥旁或海水浴场边,身价立刻翻倍。
我们没撞上传说中的“38元天价虾”,却真真切切为几盘并不惊艳的“景区特供”多付了几乎一倍的价钱,当时,那份心痛,比海风还咸涩。感觉景区的饭桌旁,价格标签下总藏着隐形的“风景税”。
第三件明白的事:民宿美图?滤镜背后常藏着“惊喜盲盒”。
老公在APP上精挑细选,锁定一家评分近满分、照片美如画的民宿。图片里,露台远眺碧海,庭院花草繁盛,格调清新脱俗。满心期待的赶过去,推开房门的瞬间,幻想“啪”地碎裂!房间虽大,窗外风景却被隔壁楼房堵得严严实实。
所谓的“格调”不过是几件廉价的仿品罢了。更哭笑不得的是,第二天那顿早餐,图片里的精致九宫格变成现实中的寒酸三件套,白粥、馒头、咸菜疙瘩加咸鸭蛋。滤镜下的“岁月静好”,现实里常是“一地鸡毛”,老板还振振有词的称:这是当地特色营养餐!
第四件明白的事:算账?冤枉钱总在“来都来了”和“孩子喜欢”里溜走。
行程单上赫然列着一笔“198.9元”的冤枉钱。细究根源,是某天晚上,到达泰安的时候,已经接近深夜,人困马乏,只想赶紧找家宾馆落脚。明知酒店旁边那家便利店物价偏高,却还是屈服于“太累了,就近吧”的念头,买了些本可在超市平价购入的水和零食。
另一笔,就是在景区里,拗不过孩子眼巴巴盯着那制作粗糙却标价不菲的“特色”竹蜻蜓,一句“孩子喜欢,买吧”,几十块钱又随风飘走了。最深刻的体会就是,旅途里的精打细算,总在疲惫与心软面前轻易被缴械。
第五件明白的事:好客山东,最暖人心的就是路上那抹质朴人情。
钱能计算花销,却算不尽收获的暖意。在曲阜迷宫般的小巷里问路,一位摇蒲扇的大爷,二话不说蹬上他的旧三轮车,慢悠悠领着我们穿街过巷,直抵目的地。在淄博乡间小道,车行缓慢,后头跟着的本地车没有一声催促的喇叭,只是默默跟随。
直到宽敞处才安静超车,经过时还摇下车窗对我们善意一笑。这些细碎暖流,汇成了6700元账单里最无价的部分。所谓“好客”,不在响亮口号,恰是陌路相逢时那份无需言说的自然善意,好客山东,名副其实!
车入库,账本合上。6700元换得一家人的齐鲁十日,车轮印叠着欢笑与些许无奈。那些踩过的坑、多付的账,终究沉淀为下次出发的经验值。而路上邂逅的每一张淳朴笑脸、每一句暖心乡音,早已无声融入记忆的底色,沉甸甸的,远比账单上的数字更珍贵。
山东,下次还来。也许荷包会更紧些,眼睛却会更亮一点,毕竟亲身体会过,或许有些道理。只有车轮滚滚碾过千里路,才能真正的刻进心里。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