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大暑,早上路过市场的时候,看到好几家的狗肉档的案台上早早的都摆满了宰杀好的狗,比常日多一些。满满当当的,多的十几条,少的也有七八条,而一大早来买狗肉的人也不少的。因为桂平素有大暑吃狗肉的民间习俗,人们只是按照习俗,来点仪式感而已。
不过,现在看来,今年的大暑狗肉行情却有一点点变化,生狗肉好像相对来说销量比往年低一点点,到下午路过的时候看到,有些狗肉档上还摆有几条狗没开斩,按照往年大暑日,到下午的时候,可是没剩下这么多了。
但是,今年大暑卖熟狗肉的倒是多了几档,这也是商机了。
按市场价,生狗肉也就二十七八,和平时一样,而今天看到的几家熟狗肉档,标价才35一斤,100三斤,这生,熟肉价差不大,对于想吃又不想加工的人来说,那可就大大的方便了,多花三五块,却省了不少功夫,所以,看到今天的熟狗肉比往时,比往年多了几档,下班时间回家路过的人都围在那里,生意也不差。
桂平人怎么就这么热衷于大暑吃狗肉呢?
其实,大暑吃狗肉,并不是桂平这边专有的习俗,而是在桂中南一些区域流行的民间习惯。
桂中南区域吃狗肉的习俗,不同于北方一些地区。
这边是越热的天越要吃狗肉,像“夏至狗”,“大暑狗”习俗的形成,主要和岭南的气候有着密切的联系,这边的夏天,闷热潮湿,体来积热散发不出来,就会催生出很多与“热邪”有关的疾病,而狗肉性热,这时候吃可谓是“以毒攻毒”,“以热制热”,民间就有“大暑(夏至)吃狗肉,百病不沾身”的说法了。
桂平为什么选择“大暑狗”而不选择“夏至狗”呢?
主要是桂平正好处于北回归线之处,每年夏至这一天,太阳到此就开始南返,但这只是“至”,太阳刚好在桂平上方,却还不是一年最热的顶点,太阳带来的夏天最酷热时刻,却是在大暑,所以,传统认为,这一天吃狗肉才能达到最佳的“以热制热”的效果,才是最好的时候。
另外,岭南一带吃狗肉的习俗,其实已经流传很久了,按文字记载,可以说有二千余年了,史书有载,战国时期秦德公上位第二年,六月酷热,疫疠流行。当时就有“狗为阳畜,能辟不祥”的说法流传开来,所以,夏天吃狗肉就成为了时令习惯,为了标明吃狗肉的重要性,于是就有了“夏至吃狗”,“大暑吃狗”这些节气仪式产生。
后来,秦始皇的五十万秦军讨伐岭南,也把吃狗肉的习俗带来了。那时候岭南还是“蛮地”,没开发,原始,林密草深,气候炎热潮湿,瘴气环生,南下的秦军自然受不了这里的气候,水土不服就引发了很多的疾病,甚至出现严重的伤亡,而狗肉的热性,正好可以抵御并祛除这些“瘴邪”。
于是 ,吃狗肉的行为就流传下来了。
所以,吃狗肉并不是一些“爱狗人士”所抵毁的一种不良的行为习惯,而是一种传统文化,是一种历史传承。
狗肉的做法,生焖狗肉,白切狗肉,脆皮狗肉,狗肉煲等等,在广西各县市都有所不同,有所侧重,还形成了县市的地方特色。
桂平这边最传统的做法就是“焖”,然后再配以黄皮酱,黄皮酱调好,再切点韭菜进去,就这么蘸着吃,别有一番风味。
当然了,现在人们口味复杂,各有所好,除了传统吃法,已经是集众家所长,生焖,白切,红烧,脆皮,等等,加上广西各地大把香料,八角,桂皮,陈皮等,基本上什么做法都有,什么口味,香味都有,吃得开心才是第一位的,都是很好的美食体验。
读史知今,宣传广西各地历史人文,展示地域风貌,讲述广西的旧事,新事。
我在桂平,我是浔州府O鑫森淼焱垚,谢谢阅读关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