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沂临沭县朱村,每年大年初一的晨曦中,总有一碗热气腾腾的饺子被郑重地摆上抗日战斗纪念碑前。不敬天,不敬地,这碗饺子敬的是1944年除夕为保卫村庄血战牺牲的24名八路军“钢八连”战士。当75岁的王经臣第10001次向游客讲述这段历史时,他的“00后”孙女王书晴正用年轻的声音在新建的沂蒙支前馆里,向一群学生解释为何这个传统已延续整整81年。

红色血脉:刻进山石的记忆
沂蒙的红色基因从未停留在课本里——在沂南县红嫂家乡旅游区,沉浸式小戏《乳汁救伤员》正演至高潮。当“明德英”撕开衣襟用乳汁救治伤员时,台下的小学生赵越超攥紧了拳头:“她们把粮食留给伤员,自己挨饿......”这些由村民参演的红色剧目,让历史有了温度。
更动人的是民间的自发守护。2012年,朱村村民自发捐款建起“钢八连纪念馆”,王经臣成为义务讲解员。十三年间,他讲解超万场,哪怕喉咙沙哑,仍坚持还原每个细节:战士郝红娃腿部重伤仍拖着血腿冲锋,一班长焦锡模断臂后拒下火线。如今,红色朱村旅游区年接待游客80万人次,曾经闭塞的村庄,80%村民住进楼房,家家门前停着汽车。

商贸传奇:从“小推车”到“钢铁驼队”
清晨的临沂商城内,山东好多宝供应链的流水线上,复合吹膜技术生产的垃圾袋正被打包发往欧美。这些厚度与强度领先同行的“临沂造”产品,通过“前店后厂”模式直达海外,本地生产商品在商城占比高达43%。
改变始于一场数字化革命:“中国大集”数位化平台整合136个批发市场的600万种商品,AI技术瞬间消除语言障碍。越南客商轻点小程序,临沂生产的塑胶制品便从最近海外仓发出。中欧班列如“钢铁驼队”轰鸣——从临沂济铁物流园出发,经满洲里直达德国,比海运快40天。2024年,临沂外贸进出口额突破1691亿元,59个海外仓如毛细血管般延伸全球。

政府与企业正合力突围:80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商城转型,探索“直播电商+海外仓”新模式。TikTok上,临沂小商品吸引着Z世代点击;链博会上,临沂代表团与野马集团达成智能仓储合作,从“卖产品”进阶为“输出供应链规则”。
产业脊梁:千亿钢火淬炼新生
临港精钢基地的车间里,火红的钢坯在轧机上蜿蜒。临沂钢铁投资集团的生产线上,工程机械用合金结构钢正替代传统碳素钢,性能与附加值跃升。不远处,临港有色金属的不锈钢无缝管项目即将投产——9.3亿元投资瞄准高端制造,预计年产值14.8亿元。

这是一条千亿级产业链的崛起:精钢基地已建成850万吨钢铁产能,上半年产值287亿元。年内还将投资百亿,目标直指2027年产值破千亿。当“济南总部+临沂生产”的协作模式落地,新能源货运专线满载钢材飞驰,老区产业版图已被重新定义。

文旅新生:无人机掠过三千年古城
夜幕下的沂河畔,千架无人机编队腾空,在夜空中拼出“琅琊”古篆。新琅琊街区人潮涌动,游客举手机拍摄的星光秀,与不远处《国秀·琅琊》演出的编钟声交融。今年“五一”,临沂接待游客696万人次,收入47亿元,跻身全国小城旅游热度TOP10。
创新供给正重构体验:天蒙景区NPC剧本杀让山水“活”起来;醉东风田园艺术中心的“机器狗战队”与元宇宙共舞;技师学院嘉年华把校园变景点。最深的变革在文化基因里——郯马五大调的传承人杨新儒一开嗓,《满江红·金乌西坠》的22拍拖腔如沂河涟漪荡漾。这融合南北音韵的“声音活化石”,在央视舞台唱响孝道故事《鹿乳奉亲》,让三千年雅韵焕发新生。

历史长河:从鄅国到“全球节点”
青石板斑驳的陡街上,卖鲅鱼煎饼的炉子飘香,裹军大衣的老汉与穿冲锋衣的背包客并肩而坐。他们脚下,是春秋鄅国故城的遗址;抬眼望去,临沂商城控股集团的玻璃幕墙映照着中欧班列的轨迹。
这座以沂河得名的城市,经历过琅琊郡的辉煌、沂州府的沧桑,最终在1994年成为地级临沂市。如今,当济南-临沂货运专线呼啸而过,当“链博会首发站”的新品飞向开罗,当郯马调遇上无人机光影——三千年琅琊,终成全球供应链的关键节点。

临沂的故事,是钢八连血染的陡坡上开出的电商之花,是郯马调拖腔婉转中升腾的钢铁火焰。当75岁的王经臣与00后的孙女同台讲述“第一碗饺子”,当超级计算机指挥千万商品涌向世界,这座城市的灵魂从未割裂:历史是骨,创新是血,而那份“脚生根、腰挺直”的硬气,始终在琅琊大地上奔流。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