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房惠玲
7月,走进古浪县上城老街景区,青砖黛瓦的仿古四合院错落有致,木雕花窗透着古韵。光滑温润的石板路蜿蜒伸展,巷道间溪水潺潺,小桥流水与绿树相映,勾勒出几分江南水乡的温婉。空气中飘来清水羊排、爆炒土鸡的香气,引得游人纷纷驻足……
古浪县上城老街景区青砖黛瓦的仿古四合院错落有致。 武威市文旅局图片
上城老街景区位于古浪县城南入口处,于2023年建成,总占地面积37.32万平方米,是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廉政教育中心、游客服务中心和四合院民宿于一体的综合性景区。其中,12座仿古四合院最具特色,总建筑面积9591.44平方米,一院一景、风格各异,涵盖特色餐饮、精品民宿和观光游览功能。目前,景区内有精品民宿6家、客房33间,餐饮以本地特色羊肉和火锅为主,可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
古浪县文化旅游服务中心主任杨德鹏介绍,作为展示古浪红色文化底蕴的重要窗口,上城老街通过规划精品游览线路,让游客在接受红色文化熏陶的同时,深度体验移民搬迁历程与地方特色文化,在品尝美食、入住民宿、参与亲子活动中,获得全方位旅游体验。
“在这里住了3天,特别喜欢带阁楼的四合院,古色古香。饭菜可口,气候凉爽,住得很舒服。”来自陕西的游客小昊说。
上城老街景区龙山恬园民宿一角。 房惠玲 摄
上城老街景区龙山恬园民宿负责人告诉记者,民宿2023年正式营业,提供吃喝玩乐一站式服务,房间价位分258元、398元、548元等不同类型,通过线上推广,吸引了陕西、四川、湖北等地的外地游客。
离开上城老街景区驱车向南而行,千亩油菜花田铺展成金色的海洋。湛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黛绿的青山与金黄的花海相互映衬,构成了如诗如画的美景。微风拂过,油菜花随风摇曳,花丛间蝴蝶翩翩起舞,蜜蜂忙碌采蜜,一派生机盎然。
古丰镇油菜花田铺展成金色的海洋。 房惠玲 摄
“我们这里以前主要种植青稞、青豆等农作物。2018年我流转了200多亩地试种油菜,效益还不错,于是逐年扩大种植规模,今年种了1200亩。没想到油菜花吸引了大量游客,带动了当地旅游。每年6月下旬油菜花进入盛花期,我们这里的游客就络绎不绝,可持续约40多天。我在花海旁售卖自产的青豆、红薯、玉米,一天能收入500多元,小生意还不错。”古浪县古丰镇西山堡村村民李殿明笑容满面地说。
古丰镇党委委员、副镇长曹炳介绍,今年古丰镇油菜花种植面积达2619亩,6月15日开花以来,日均接待游客2300余人,目前已累计接待6.9万人次。周边群众通过经营民宿、农家乐,摆摊售卖小吃、小商品等实现了增收,旅游业累计创收890余万元。
古丰镇油菜花田吸引游客纷纷前来打卡。 房惠玲 摄
近年来,古浪县以“丝路要塞·红色古浪”旅游品牌为引领,通过培育红色、金色、古色、绿色文旅产业,构建起要素齐全、产业互通、优势聚集的文旅发展新格局,全力打造河西走廊红色文化旅游目的地和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旅游目的地。
目前,古浪县已建成5家A级景区,拥有19家乡村旅游民宿、65家星级农家乐,成功创建4个省级文旅振兴样板村,推出4条精品旅游线路;县内有不可移动文物354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8处、市级5处、县级80处,可移动文物1239件(套)。
2024年,古浪县累计接待游客722.97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9.29亿元;2025年1至6月,接待游客474.6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8.1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2.19%、67.1%,文旅融合发展的步伐持续加快。
杨德鹏表示,古浪县将加快旅游景区游客服务中心、餐饮场所、农特产品销售专区、导游打卡拍照服务等设施建设,全面提升综合服务能力;深化“互联网+旅游”,全方位提供智能导游服务及“吃住行游购娱”等个性化线上服务;紧跟多业共生趋势,全面推动“旅游+”产业发展,促进多元业态融合发展。同时,充分挖掘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红色资源,引进社会力量开发打造集缅怀纪念、研学教育、文化体验等于一体的红色文旅产业;借助八步沙林场品牌效应,提升八步沙“两山”实践创新基地、西凉女国等沙区景点项目体验,举办沙漠品牌赛事活动,全力发展集沙漠体验、生态观光、研学教育等元素于一体的沙漠生态旅游产业。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