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雾缭绕中,老雄山沉寂一夜后渐渐苏醒。“吱呀”,推开山簏一扇厚重的木门,一座造型优美、古香古色的楼阁耸立眼前,恍惚间,犹如一脚踏回数百年前。
“这是一座元代遗构,名叫五凤楼。楼分两层,却有五重飞檐,层层挑角,形似凤凰展翅,寓意‘五凤朝阳’,寄托了古人美好的祈愿……”随着大门开启,导游的话匣子也打开了。
五凤楼位于长治市上党区南宋镇南宋村,是道教宫观玉皇观的山门,楼内木构件多保留原貌,斗拱硕大,梁枋简洁,风格粗犷而不失精致,是元代建筑艺术的瑰宝。如此高规格的五凤楼,世上仅存三座。这座始建于元代、经明清两代修葺的古建,以其精湛的建筑工艺、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悠久的历史积淀,于2006年荣列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走进楼内,可见一架弯弯曲曲盘桓而上的独木梯,似乎毫不起眼,其实却是五凤楼奇迹之一——“桑木独梯”。桑是落叶乔灌木,植株较矮,很难成材,但这架高7.13米的步梯竟由一棵桑主干雕凿而成,按年轮推算,该桑树树龄约500年。
抬头望去,楼顶前后贯通着两根直径约50厘米的彩绘大梁。“这是五凤楼的奇迹之二‘荆木大梁’。”导游介绍,荆为山野落叶灌木,枝条杂乱,很难长成主干,而这两根横梁却由长7.39米的荆木制成,实属罕见。顶部的八角藻井,由斗拱承托,里跳从正方形梁枋过渡为八边形,上层小尺度斗拱叠涩覆顶,与下层梁枋以垂柱相连,结构精巧,则是五凤楼的奇迹之三。
穿过五凤楼,便见献亭。抹角梁上置八角藻井,斗拱层层叠垒,与五凤楼如出一辙。
“五凤楼有‘五奇’,献亭的‘断梁’也是其一。”导游指着献亭东侧一根中间断开却互相吻合的横梁说,有专家分析,这是为了应对木质结构热胀冷缩而特意留下缝隙;也有人说,这是建造时木料短缺,不得已拆补而成。“无论如何,这都代表着古人的智慧。这根断梁支撑献亭度过数百年风雨,是一个‘完美’的缺憾。”
最后一奇,乃凌霄宝殿的“斗拱十三踩”。前檐下,十一朵“十三踩”斗拱层层出跳、排列紧密,是古建筑群中数量最多、等级最高的斗拱踩数。
“真是太让人惊奇了!回去一定要把五凤楼的‘五奇’介绍给朋友,让他们来看看,感受长治古建的魅力。”来自河北的游客张兴赞叹不已。
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五凤楼的保护工作得到高度重视,不仅政府投入专项资金修缮,南宋村的村民也自发维护,并通过村里老人口述的历史,积极整理相关史料,向游客讲述五凤楼与村落的故事。这些努力,使五凤楼不仅是静态的文物古建,更是动态的文化空间。
去年,国产游戏《黑神话:悟空》火爆出圈,点燃了人们探究古建的热情。“去年游客激增至10余万人,比以前翻了一番,景区收入约40万元,达到历史巅峰。”南宋村五凤楼旅游公司总经理秦江平介绍,随着游客的不断增加,不仅解决了部分村民的就业问题,村里的农家乐、民宿等文旅产业也渐渐多了起来,村民总体收益增加约100万元。
为更好地发掘当地文旅资源,激发乡村文旅发展活力,南宋村对景区进行了5年规划,计划修建大型停车场、扩建游客中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还将引进智慧平台,为广大游客提供全方位、全流程智慧旅游服务。“相信随着景区功能的不断完善,这里将成为全国乃至世界古建爱好者的热门打卡地。”秦江平对景区的前景充满信心。
回望五凤楼,飞檐展翅,檐铃轻响,古建新风,韵味悠长。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颉亚珍,长治日报记者 马蕾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