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西景德镇市浮梁县瑶里古镇居民引导游客绕过收费点免费进村,引起热议。这给遍地生花的圈地收费模式,敲响了警钟。
据封面新闻报道,江西景德镇市浮梁县瑶里古镇景区因门票收费问题和当地村民产生分歧。村民纷纷在社交平台发文,提醒游客不用买门票,并在景区入口通道张贴告示,指引游客从其他通道免费入村游玩,视频显示,多个进出景区的道路张贴了告知单。
据报道,古镇此前一直是免费进入的,2025年7月10日起,景区运营公司在古镇周边设置了多个卡点,开始对进入古镇的游客收费,引起村民不满。事件引起关注后,景区运营公司发布公告道歉,表示对封闭瑶里古镇管理研判不足,给广大游客和原住民带来不便,已恢复瑶里景区原有经营管理模式。
原有的经营模式,是运营公司负责开发运营几处景点并收取门票,但古镇本身是免费的,游客可以自由通行。这样的模式,对古镇的居民和商户是有利的。古镇免费,游客就多,游客多,生意自然就多。而现在,景区运营公司要对进入古镇的游客收门票,愿意花钱进古镇的游客当然会变少,人少了,古镇里商户的生意都不好做。所以,古镇的村民和商户才会反对收费,并引导游客“免费”进入,以吸引客流。
而对运营公司来说,之所以要围村收费,很可能是只靠景点收费,对游客的吸引力不足。在社交平台上,就有不少人吐槽,提前在网上购买了门票,但到了之后,发现这些收费的景点根本“不值”,最后退票,只在古镇内免费游玩,不进收费的景点。运营公司卖景点门票收入太少,就试图想办法“开源”,把整个古村围起来,进村就要买票。然而想要“围村收费”,就与村民的利益产生冲突。
古镇古城,有着丰厚的人文和历史底蕴,自然景区,也靠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吸引着游客。对这些地方进行旅游开发,增加旅游基础设施,为游客提供更多便利,无可厚非,也是一件好事。问题是,景区是谁的景区,古镇是谁的古镇?如何开发,如何协调景区运营公司和当地民众、游客的关系?围村收费、圈地收费,是不是合理的开发模式呢?
将旅游资源运营权转让给商业公司,是地方政府普遍采取的一种模式。这些公司,可能是当地国有企业,也可能是央企、外地国企或者民营企业。这些公司接手景区后如何运营?财大气粗的可能会把景区内原有的建筑全部收购并进行彻底的改造,把村民完全迁出去,有的甚至把老房子推倒重建,把古村古镇完全变成商业区。这样的古镇,已经变了味道,可以说面目全非了,无论是封闭式管理收门票,还是游客免费靠商户租金营利,都不受游客欢迎。(详见南周评论《本地人真实的生活不见了,古镇变成了谁的古镇?》)
另一些景区,同样是封闭式管理,进景区就要收门票,不过不会把景区内原有的居民迁出,而是让他们继续在原地生活,村民可以免费进出景区,其亲友要来访,经过一定程序向景区登记报备,也可以免费。这种模式下,居民可以继续原来的生活,游客也可以体验原生的居民生活,但是居民与景区外亲友的交往,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景区也要防止居民以亲友探访的名义私带游客进入景区,偷逃门票,管理成本不低。
最合理的模式,当然是景区与当地居民和谐共生,景区就是生活,生活就是风景。景区运营机构投资建设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提升旅游品质,建设增量游览项目,获取回报,而不以大门票作为收入来源。原住民也从中获益,生活条件改善,也可以从事旅游服务业获得更高收入。
是时候抛弃“门票经济”了。以开放促进旅游大产业的发展,是已经被无数先例证明了的成功路径。当然这需要景区所在的地方政府,抛弃高价转让景区运营权的短期思维,以耐心培育旅游产业。做好服务,游客来了,住宿、餐饮、交通等各项收入自然会多起来,政府的税收也会多起来。这样的旅游产业,才是长久可持续的。
辛省志
责编 李焱鑫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