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福州市晋安区鼓山镇中,
有一河名为凤坂河,
有一路名为凤坂路,
有一公交站名凤坂。

在古时,
凤坂河上有登龙桥,
登龙桥旁有武圣殿,供奉关公。

登龙桥为登龙古道一部分,
登龙古道,为旧时官道。
连接起凤坂村、前屿村、后屿村……

在古时,
鼓山脚河网密集,纵横交错,方有沃野良田,
欲至鼓山,必走登龙古道。
那时不存在福马路,
福州至马尾的道路,现代才有,途径鼓山。

今日说凤坂村,凤坂何处寻?
你若至福建省肿瘤医院一带,
肿瘤医院东侧,有一内河,那河便是凤坂河。
肿瘤医院南侧,有瑞光庵,那庵属于凤坂村。

以凤坂为中心,
以东是前屿村,以西是王庄村,
以北是后屿村,以南是连潘村。
凤坂村包括庙前街、徐宅、叶宅等自然村,
今有庙前街,便是因庙前街自然村得名。

有时想想,名为凤坂,自有不凡之处。
福州,古时有凤城之城,
有凤鸣三山,五凤山,凤凰池,
等诸多传说。
且说,凤为吉祥象征。

坂,在古义中,
指河道两侧对称分布田地。
可见,名为凤坂村,
自是有诸多蕴意,诸多寄托。

还有一种说法,
凤坂村中,
有一座山,名为北峰,
山中有一座庵名为瑞光庵,

可远眺,正对五虎山,
这自是一块风水宝地,
名为“凤穴宝地”,
因此瑞光庵最初,也叫凤坂庵。
(今日瑞光庵为择新址重建,建于凤坂河畔)

瑞光庵,
始建于五代后唐时期,
本是小寺,
为衣冠南渡者用来祭祀先祖,
同时,
中原佛教文化,慢慢传播闽地。

在千余年中,
瑞光庵在凤坂村民心中,地位很重。
后来,毗邻的村落的村名,
亦是到此朝圣、供奉、祈福……
乃至旧时,
瑞光庵只要有重修,
凤坂及临近村落,均有捐赠。

直至2022年,
因城市规划,瑞光庵拆迁,
择新址于凤坂河畔,重建瑞光庵。

北峰的麒麟山,
麒麟山下的瑞光庵,
旧时,
登高远眺,
山虽不高,但可俯瞰沃野千里,
往东看鼓山,往南看五虎山,
登龙古道延伸至远方,
凤与龙,
相聚于此,可谓地灵人杰。

凤坂曾有一名人,名为高瑶。
在明朝,
土木堡事变后,
明英宗被俘,明代宗上位。

在明代宗在位期间,
景泰七年,
高瑶中举。

景泰八年,
明代宗病危,
明英宗发动多夺门事件,
明英宗复辟。

随后,
明英宗薨,明宪宗即位。
明宪宗在位期间,明成化三年,
时任荆门州学训导的高瑶上书谏言:
土木堡之变,明代宗临危即位,于国有功,
恢复明代宗帝号,肯定其功绩。

此谏书,成为导火索。
朝堂为此事件,争论许久。
此事件,
为景泰帝(明代宗)平反埋下伏笔。
明成化十一年,
明宪宗下旨为明代宗平反。
想想历史,
总是有高位的人,幕后策划指点。
无论帝王还是内阁,
历史选择凤坂高瑶,
成为直谏那个人。

在明朝
还需要提及一件事。
在嘉靖四十一年,
倭寇进犯福州东郊五里亭一带,
戚继光率三千精兵,增援至此,歼灭倭寇。

倭寇尸体埋于五里亭沼泽地中,
因抗倭而死的精兵厚葬于东郊山中,
在解放前,
在凤坂村、秀坂村、后浦村一带,
方圆数里的郊野上,
有十八座掩埋倭寇的土墩。

直至解放后,
因城市建设,将这些土墩挖走并整平。
如今仅剩下一个倭墩,
在秀坂村福慧寺中。

在近代,
凤坂村还有一名人,名为徐仁忠,
1946年加入共产党后,
在凤坂村建立地下据点,办农民夜校,
发动群众,宣传教育,
有组织对抗国民政府。

1947年,
党组织为加强城市工作领导,
成立城市工作部。
由李铁任部长,负责福建各城市地下活动。
1948年,
由于地下斗争环境日益复杂,
党组织认为国民特务渗透其中,
加之判断错误,发动“布变”,
发动对地下党组织进行清理,
给城市工作部带来严重损失,
凤坂徐仁忠在此清理活动中牺牲。
1956年,
中央认定“福建省城工部事件”为冤案,
为因城市工作部事件牺牲同志恢复名誉。
徐仁忠便是其中之一,
后安葬于文林山烈士陵园。

在历史上,
凤坂村还有诸多雕刻大师,

如有木雕、还有寿山石雕,
凤坂木雕及石雕在曾经,
诸多文人雅客至此,寻艺术品……

想想,
古时候的凤坂,
若有达官显贵至此,或是文人墨客,
往东至前屿村,吃荔枝,
往北至后屿村,吃线面,
再往北至横屿村,登象山,

至横屿后,
望西折进竹屿村,在竹屿书院休憩。
或泛一舟船,
顺流南下至光明港,再至闽江……

后来,慢慢地,
凤坂河道窄了,
河道上多了福马路,
再后来,
农田成为高楼,
村中的北峰慢慢没了,
麒麟山下的瑞光庵也拆迁了,

村里的村道成了沥青马路,
一个朝代一个路,一层垒着一层,
有唐、有宋、有元、有明、有清……
看不见岁月沧桑,
看不见沧海桑田,
看不见有人在此厮杀,
看不见有人在此无奈。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