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火路”,一条邛崃深山中爆火的风景长廊,被旅游者们称为邛崃的“独库公路”。道火路的起点是邛崃市曾经的道佐乡。如果你想来一场道火路旅行,在道佐街上的一座古庙,你一定要去看看。它叫三教禅寺,一座见证道佐乡兴衰变迁的古老庙宇。
从城市出发,穿过邛崃的层层绿意,道佐乡便隐于这山水褶皱的深处。来到道佐,这里四面环山、山清水秀,古老的道佐场静静地依偎在白沫江畔。而三教禅寺,便坐落于道佐的西街口。三教禅寺没有高大的山门,也毫无深山大刹的威严气象,一排简朴的朱灰色门墙,立于路旁,若非门楣上 “三教禅寺” 三个苍劲有力大字,几乎与寻常川西院落无异。从外观看,是一座规模相对较小的寺庙,没有我意想中的古朴宏大。
道佐的名字与三教禅寺息息相关。据当地民间流传,寺庙最晚于明末初建,原名为“道祖庙”,主祀太上老君(老子),是这里的的地标性宗教建筑。清雍正年间(1723–1735年),由于寺庙香火旺盛,人来人往,逐渐在寺庙的周围形成了聚落与集市,史料记载”因庙成场“,初名道祖庙场。民国二年(1913年),政府取其谐音雅化为”道佐场“,寺庙随之称“道佐庙”。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建道佐乡,名称沿用至今。民国时期,道佐场的道家庙宇很兴盛,如奎阁、禹帝宫、文昌宫、川王宫等都在集市中,而佛教寺院,如大净峰等,多分布于场外。上世纪七十年代左右,这些道家庙和佛教寺院都被毁坏,后期逐渐融合成了三教元素,就有了现在的三教禅寺。
站在山门前,山门虽不高大宏伟,但却有着古朴的韵味。门上的漆色虽已有些斑驳,却无损其庄重之感。门楣上 “三教禅寺” 三个大字,仿佛在诉说着寺庙的历史沧桑。寺庙周围翠竹成荫,空气里弥漫着清新的草木香气,仿佛是大自然特意为三教禅寺营造的一方净土。
穿过山门,一座典型四合院式的建筑,扑面而来。与周边的民居风格颇为相似,给人一种亲切而质朴的感觉。院内虽没有古树参天,但各种花木、楼宇设计精巧,正殿与偏殿、僧寮、斋堂、客堂等,遵循佛教寺院的规制,又融入了道教与儒家的理念,你很难相信这是一座寺庙,难怪被形容为“像个小花园”。
寺庙的建筑结构稳固,飞檐斗拱虽没有华丽的装饰,却展现出简洁而大气的美感。虽未提及具体殿堂名称,但也是样样俱全,具备佛教、道教、儒家三教的基本供奉空间。坐在寺内,呼吸着清香空气,感受着清凉山风,聆听着阵阵梵音,仿佛时间都慢了下来。在一角落处,茶香袅袅,弥漫开来。这茶香,与寺庙的梵音、清风交织在一起,让三教禅寺的日常都浸透了人间烟火。
三教禅寺,这座小庙未存惊世文物,也无鼎盛香火。山风过处,竹涛如海,恍惚听见百年前的悠悠钟声,在群山之间久久回荡。倘若你幸临道火路,不妨移步至这一方清幽小院,静静地品味这一时的岁月悠悠,感受那份远离喧嚣的宁静与安谧。
【旅行攻略】
地址:成都邛崃市道佐派出所西侧约210米;
门票:免费;
自驾:导航”道佐三教禅寺“;
公共交通:成都西乘坐高铁,30多分钟到达邛崃站,出站旁旅游客运中心乘坐邛崃304路公交,沿江村一组站下,河对面就是。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