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夹软文,不追网红店,只聊值得回味的亲身体验
怎么想起这个话题呢?从点外卖开始。这两天外卖天天送券,碰巧今天推送的是紫光园。
紫光园肯定算是老字号了,多老?上世纪八十年代,紫光园就在东大桥营业,以炒疙瘩出名。
那时候上初中,经常路过,不过那个时代,几乎没什么人有钱经常去餐馆吃。那条街我小时候,文革时,叫“反修路”,家里一年一次把被子的棉絮拿去那里的一个弹棉花的店重弹,那嗡嗡的弓子声记忆犹新。
上初中的时候,反修路改成叫雄文路,后来,恢复到了最初的“神路街”名字。
为什么叫雄文路不大清楚,神路街其实得名与东岳庙对面的琉璃牌楼:
神路街的牌楼
此牌楼保存非常完好,居然躲过了文革期间的破坏。此牌楼向南是日坛公园,小学时候门票2分还是3分,一帮半大小子都是翻铁栅栏进去省了门票钱。
神路街路北就是东岳庙。
东岳庙
说起这条街,东岳庙向北是工体,向东东大桥,再向东,是“关厢”,有个百货商场叫“关东店百货”,这么看,关应该是朝阳门到东大桥中间的某个“关”吧?
说回到紫光园。紫光园最出名的是炒疙瘩——到今天,我印象里也没有其他的北京餐厅卖炒疙瘩。现在的紫光园是个连锁,全天有饭,早晨油饼包子豆腐脑,正餐也有人说烤鸭不错,没吃过。如果正餐时进去,基本全是50岁往上的客人,也和我这次一样,点份炒疙瘩,吃的是回忆……
大概199几年,上班有点钱,喜欢几个朋友去东大,桥路口把角的一家朝鲜餐厅,名字忘了,主打狗肉,狗肉炖豆腐配米饭一绝。记得至少是和附近的朝鲜大使馆有一些关系,但不是现在那家海棠花。当时常去,还有个朝鲜族的朋友一起,所以老板很照顾,免费加豆腐加汤……别小看这点,在上个世纪,比如去著名的延吉餐厅加辣椒酱3分,加汤5分钱,能免费是天大的面子。
牛肉炒疙瘩
一份牛肉炒疙瘩,其实基本很少牛肉。以此类推,虾仁炒疙瘩,牛肉炒疙瘩,其实和便宜一些的普通炒疙瘩,没多大区别。
说到美食,一直觉得好多时候吃的是记忆。您看这个炒疙瘩,面疙瘩加一点点黄瓜丁一炒,死面,撑胃,碳水足够,过去体力活的人肯定觉得好吃,毕竟白嘴吃米饭不行,馒头夹咸菜也不如这个顺口,所以紫光园出名有那个时代的道理。
可现在,这一份,北京话叫“鈼实”——不知是不是这两个字,实在是有些吃不下,更何况,油!太!大!了!
算个童年的回忆吧!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