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两制”近在咫尺,金门人应该是最先感受到亲切的台湾省治下。由于工作原因很少有闲心思去厦门,也没机会到“一国两制”牌下。前些天晚上,几人来了场说走就走的行程,夜游厦门,走了“八市”、“曾厝垵”、“一国两制”等。

厦门八市
首先去之前网络上沸沸扬扬的“厦门八市”,到的时候已晚上9点多,菜市场部分早已收摊,剩餐饮一条街还灯火通明。去时无雨,刚到八市雨就落下来了,但人依然不少,我们几个人一人一伞沿街逛过去。八市这条以海鲜现做为主流的街道,好多卖帝王蟹、波龙及各种生猛海鲜的店。都是活物养在池里等待顾客上门,现挑现称现做的模式。店前海鲜展示,店后海鲜餐饮,用来给顾客现做现吃的场所。大致问了价格,发现了有些比泉州乡下还便宜,如手臂长的波龙,一斤才168元。与店主咨询了下,原来是关税问题解决的缘故。但想了想,之前还没发生贸易战时,波龙也不便宜啊。
帝王蟹和大波龙
这条街就是典型的菜市场通道,宽度有限,摊位和店铺彼此很近的挨着。除了海鲜现做店,还很多海鲜烧烤,如烤生蚝、烤海胆、烤海星等。然后中间又搭配了很多卖水果饮品、四果汤、花生汤、闽南传统糕饼类、肉丸等一些极具闽南特色的摊位和商家。一个菜市场及周边商贸,却能成为一个平时当地爱逛,外地爱去的网红打卡景点,不得不佩服厦门在旅游规划、设计、营销等上面的功力。

烤生蚝
八市这条街不长,很快走完,由于来的时候就不早,等返回想吃完冰花生汤,却发现人家收摊了,无奈只能转移阵地到曾经红极一时的“曾厝垵”。快到时,就看到了夜幕下一片霓虹的不夜城。几人下车从差不多中间位置进入曾厝垵,可能时间和天气原因,人流很少。但商家一家摊着一家,呈不规则网状布局,基本以各种休闲餐饮和餐馆,还有民宿为主。种类繁多,游客基本可以在一路逛的过程中找到自己喜欢或想尝试的吃吃喝喝,逛累了还可以就近找个民宿住下。几个人沿着路凭感觉一直朝前走,最后想出去时,才发现已不知方向了,因为里面太大了,跟着主路绕来绕去最后是在旁边商家指引下才走出往海边的出口,前往最后一个目的地——一国两制海边。

厦门一国两制海边
一国两制牌在厦门环岛路边,路对过就是海边沙滩。沙滩中间有一尊妈祖像(应该是,天黑没看清),可能我们到时已是半夜,陆上又没什么夜市商贸之类的。所以海滩上静悄悄的,只听到我们的讲话和海浪声。所以,下到海边后,几人没逛一会儿就上岸了。

厦门街上打泉州名号的面线糊店
回去路上,我一直在回顾晚上的“一路逛”。八市,本来是厦门市区一个菜市场,曾经也因宰客造成不良影响,但厦门痛定思痛,把八市理了一遍,又把一个菜市场弄成一个带网红性质受人欢迎的餐饮商贸景点,哪怕是下雨天也还吸引很多的人来逛和消费。

厦门八市
而曾厝垵其实就是在原来海边村庄改造建起来的,几条主要街道应该就是原来村庄主路,然后不少民宿就藏在街道衍生出去的巷子里,这些巷子就是原来村庄民居之间的小巷子。从建筑看,泉州大部分的村子都比这村强,但泉州没有一个村子能规划的像曾厝垵这样。曾厝垵原来大部分建筑基本上保留了下来,以改建或立面改造的非重建的低成本模式规划。可以看出该村不少人从中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很多人实现了经济自由。最重要的一点是,曾厝垵的改造,虽然现在开始走下坡,但不能否论它的成功。

厦门曾厝垵
夜游厦门三个地方,让我想起了泉州近几年的声名鹊起。厦门城市营销、规划、文旅等上面,有很多值得泉州学习借鉴的地方。泉州一直以工业立市,虽自然与人文景点远超厦门,但却一直养在深闺人未识。近几年托“世遗”的助力,泉州城市的知名度提升和旅游业爆发式增长。但相比厦门,泉州各方面的规划还处在新手期。很多游客来泉州并不能像去厦门感觉有很多地方可以去,也不知道怎样去做一个攻略,然后可以很快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泉州的旅游选择太多,但却没能整合一个能让游客应用的攻略方案。来来去去就是西街、钟楼、开元寺和籫花,就连半城烟火半城仙都变成半城簪花半城鸭。泉州本地都不知道怎去合理的串起这些旅游路线,更别说外来游客了。
泉州朝天门
还有泉州美食,泉州日常可见的菜肴与小吃有一两百道。各种羹汤、炖汤、滋补汤随手拈来也有一百多道,但来来去去只知道宣传姜母鸭、面线糊等少数几个菜。诚然,不可能每个菜宣传一遍,要有主打。但现在宣传的菜除了小吃外外,一日三餐的菜品不能代表泉州饮食文化,更漏掉了很多泉州美食的精华。与旅游景点一样欠缺一个“导航”式的指引,令外来游客一下子就能做出攻略或找到路。如很多游客来泉州了,不知道去哪吃姜母鸭、肉粽、面线糊等的代表店。到了才临时四处茫目找,很多泉州出名后才开的餐饮店,做得味道很不正宗,严重影响游客对泉州闽南美食的印象。
面线糊的各种配料
本文要说开太长了,就随便碎碎念几段,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图源:大部分自拍
声明:文图原创,请勿搬运!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