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西南主流媒体夏季采访团沿着蜿蜒的山路向海拔2300米的野玉海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进发,车窗外的云雾时聚时散,宛如一幅流动的水墨画卷。这个被称为“凉都六盘水会客厅”的山地旅游目的地,正以“山地观光小火车”“高原低空滑翔伞”“沉浸式彝族火把节”等体验性IP,重新定义山地文旅的高质量发展路径,也为全国山地旅游转型提供了可复制、可借鉴的“野玉海样本”。
从网红小火车到低空飞行,野玉海的多维体验项目持续出圈。野玉海的名字,源自野鸡坪、玉舍、海坪三地的诗意组合。这里拥有壮丽的喀斯特地貌、万亩高原草场、原始森林和浓郁的彝族文化。六盘水野玉海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由海坪彝族文化小镇、野鸡坪高原户外运动基地组成,景区核心区22.6平方公里。度假区最高海拔2503米,夏天平均气温19℃,自然植被覆盖率达到81.3%,四季气候宜人,气候温和,是天然的避暑度假旅游胜地。
野玉海度假区山地观光小火车。
采风团一行首先登上了野玉海度假区的明星项目——山地观光小火车。这列穿梭于海拔2000多米高山之间的“网红”列车,以其独特的螺旋盘升轨道和绝佳的观景视角闻名。记者们坐在缓缓爬升的车厢内,窗外是连绵起伏的青山、葱郁的林海和点缀其间的特色彝寨,壮丽的山川画卷在脚下徐徐展开,引得记者们纷纷举起相机、手机,记录下这震撼人心的瞬间。
据了解,“野玉海单轨高架观光小火车”,是世界首个螺旋盘升跨座式单轨线路,在险峻的山峦间盘旋而上,最大坡度达6%,爬升高度达220米。
据野玉海公司导服主管杨大红介绍,野玉海度假区依托“中国凉都·六盘水”独特的凉爽气候优势,围绕山地森林和彝族文化两大主题资源,打造了彝族风情小镇、彝族历史文化博物馆、观光小火车、玉舍雪山滑雪场、玻璃栈道、5D球幕影院、帕斯谷游乐园、万亩花海、赛车体验中心、实弹射击场等45个文旅体育项目。
此外,度假区的低空飞行项目也非常受欢迎,游客可以乘坐滑翔伞从空中俯瞰,将野玉海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全貌尽收眼底。项目有关负责人段永忠表示,“我们项目采用的是动力滑翔伞,具有动力强劲,机动性好等特点,游客能更好体验鸟儿般空中翱翔的感觉。”
野玉海度假区动力滑翔伞项目。
采访团成员红星新闻记者孟阳是多项户外运动爱好者,他对野玉海赞不绝口,“这里海拔适中,植被覆盖率高,气候凉爽,公路在森林、山间蜿蜒盘旋,非常适合夏秋季节骑着机车飞驰。”
在文化赛事方面,野玉海度假区的彝族火把节、全国鞭陀大赛、全国汽车拉力赛、彝族年、帐篷节、全国高山滑雪邀请赛等赛事活动深受省内外游客青睐。
其中以火把节为核心的节庆文化IP,已逐渐成为野玉海文旅融合的引爆点。据贵州水城文旅(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胡宸衣介绍,野玉海彝族火把节已经延续了30余年,自2024年起主办方将以往只有一天的火把节升级为持续一个月的火把季。“今年的火把季时间为7月18日至8月17日,体验活动更全面升级,一是更加注重民族文化,将更多彝族传统民俗民风融入其中;二是请到了专业院校共创合作,让传统民俗更加艺术化;三是将科技和声光电元素更好地融入到传统表演中。”
野玉海彝族火把节现场。
如今的野玉海火把季,已经成为了一个强大的文化磁场和流量入口,极大地提升了野玉海的品牌知名度和全年客流。而海坪彝族文化小镇,也已然成为这里文化体验的枢纽。游客可以入住特色彝居“土掌房”,学习古老的彝族刺绣、漆器制作技艺,聆听毕摩诵经,品尝彝族特色美食“坨坨肉”“水花酒”。常态化的彝族歌舞表演、民俗活动展示,让文化不再是静态的展陈,而是可参与、可感知的生活场景。
多项目和节日赛事的叠加,极大地丰富了游客的体验层次,延长了停留时间,有效提升了景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曾经制约发展的山地劣势,正通过精妙的立体交通网络和智慧化服务,转化为独一无二的体验优势。未来,野玉海度假区将继续深挖资源潜力,引入更多创新业态,为游客提供更加多元化、高品质的山地旅游度假体验。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文/刘立超
受访单位供图
编辑/赵珊珊
二审/姚曼
三审/黄蔚 陈曦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