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东钱湖东岸,东西走向的拜祭岭相隔,南麓有东钱湖镇上水村,拆迁后建成了别墅区和度假山庄,北麓有东钱湖镇下水村,包括下水西村和下水东村,是“十里四香”景区的核心区域。
下水,早期称为“雅水”,曾是东钱湖畔重要的水陆中转站,陆路可至瞻岐、大嵩一带,水路则可以乘舟经殷湾村旁边的莫枝堰,过中塘河入城,通江达海。
乘船出发和靠岸的地方,称为“下水码头”,村庄因此而名“下水村”。
公元1138年,南宋迁都临安,宁波时称明州,与京城的距离迅速拉近,在朝廷任职的明州官员非常之多,史氏、楼氏、郑氏、陈氏等历任高官,带动了明州的发展。
下水村曾是史氏先祖史诏的隐居地,史诏之孙史浩、重孙史弥远、四代孙史嵩之都成为了南宋的丞相,史浩、史弥远父子被追封为王,创造了“一门三丞相、四世两封王”的历史佳话,想想当时的下水村有多风光。
下水码头,曾经也是接送官员和传达文书的驿站,修建“接官亭”的地方,称为官驿河头,曾经热闹非凡的集市,称为“下水市”。
下水溪、南岙溪和大慈溪三水汇流,下水村蝴蝶状的岙口,南倚蝴蝶山北临东钱湖,坐拥湖光山色,风光如画,有诗云:
荷塘钱湖边,白瓦夕照前。
曲水芦苇荡,白鹭栖漫天。
东钱湖畔的淤泥,自古用于烧制砖瓦,湖畔曾经窑炉林立,特别是蝴蝶山下窑炉众多,统称下水窑,千坯向晚,窑上白烟漫,薪火相传,车水马龙,奈何经历岁月变迁,窑炉荒废,窑内生出的树木参天,无数故事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默默无声。
十年前,下水村的临湖地带,开辟成了下水湿地公园,至今对游人免费开放。
下水湿地公园,作为东钱湖的水源净化区,以“山水绿廊、古韵荷风”为设计理念,依托下水村历史文化,打造成了集水源净化、生态涵养与景观休闲为一体的湿地空间,形成了绿野仙踪、九曲桥、望月台、清风徐来、芦雪纷飞、金杉银芦、古韵荷风等湿地景观,遍布芒草、芦苇、蒲苇等水生植物群落。
春季芦苇抽芽、夏季荷塘月色、秋季蒲草摇曳、冬季枯荷听雪,四季宜行。
从下水湿地公园沿湖往南行走,经下水窑旧址、水上浮桥、二灵寺、二灵塔、福应庙、黄家岙,直至小普陀景区,全长4.5公里,这一段是东钱湖畔开发最晚的地段,称为钱湖秘境。
下水湿地公园与钱湖秘境一并游览,湖泊、湿地、古窑、荷塘、浮桥、茶园、山地、农庄、寺庙、文物保护点、时尚运动等多种旅游元素荟萃,依山临湖,穿行诗画中,迅速成为了宁波市内休闲旅游网红地。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