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飞机在重庆上空盘旋,这座城市的魂魄便尽收眼底:群山如脊骨盘踞,两江似血脉奔流,楼宇则如生命一般,层层叠叠,顺着山势向上生长,倔强地撑起一片天空。重庆,这座天工造化的三维之城,终于以“雄奇山水 新韵重庆”八字为自我作证——此语既非虚浮夸饰,也非偶然所得,它凝练了这方山水之城亘古的骨血,也映照出城市如今那独特而新鲜的生命韵律。
▲千厮门嘉陵江大桥,游客在桥上漫步,欣赏美丽夜景。记者 李雨恒 摄/视觉重庆
“雄奇”二字,绝非轻飘飘的浮词,它深深扎根于这片土地刚毅的骨骼之中。长江三峡自夔门破开群山,桀骜奔腾,其气势之壮美早已融入李太白“两岸猿声啼不住”的千古绝唱中;乌江两岸则如刀劈斧削,险峻异常,武隆天坑地缝更是大地深藏不露的奇绝造化。这雄奇岂止在山水?更早已融进巴渝先民的魂魄之中。那临江绝壁之上凿出的栈道,那千年古刹大足石刻中栩栩如生的造像,无不诉说着古人面对洪荒之力时那“人定胜天”的倔强宣言。重庆的“雄奇”,是自然伟力与人文坚韧的壮丽结晶,是城市不可磨灭的精神胎记。
▲从巫山县黄岩景区眺望长江,在红叶映衬下,一艘艘船只航行在三峡,构成一幅美丽画卷。记者 谢智强 摄/视觉重庆
“新韵”二字,则如嘉陵江上拂过面颊的温润晚风,使这雄奇骨架之上生出了鲜活血肉与时代光彩。重庆的新韵,非为与旧貌一刀两断的决绝,而是如藤蔓缠绕古树,在历史根基上绽放出的当代之花——那轨道交通列车如游龙般穿楼而过,李子坝站遂成了世界瞩目的奇观;洪崖洞依山就势,层叠的吊脚楼群在灯火璀璨中,将昔日江岸人家之景致幻化成了今日如《千与千寻》般的梦幻国度;朝天门码头旁,来福士广场扬帆起航的现代造型,与江中古老渡轮的身影在粼粼波光中竟交织成一幅和谐图景。这些新韵之章,是科技与诗意、都市便利与山水之美的巧妙协奏曲。
▲朝天门码头两江交汇处,江水宛如“鸳鸯锅”。通讯员 郭旭 摄/视觉重庆
这“雄奇”与“新韵”之间,并非壁垒分明,它们更像长江与嘉陵江在朝天门处那永不停息的交汇与激荡,彼此滋养,形成一种动人心魄的张力美学。新建筑之韵,常借山势之高峻而愈显挺拔之姿,而古老街巷的烟火气,又在现代光影的映衬下焕发出温厚底蕴。那热气蒸腾的麻辣火锅,早已成为城市血脉中流动的激情符号;防空洞改造成的别致茶馆,则将战时记忆转化为今日从容的市民消闲时光。这种新与旧的交融,赋予城市一种奇异的和谐感。诚如卡尔维诺在《看不见的城市》中所言:“城市不会泄露自己的过去,只会把它像掌纹一样藏起来。”重庆的新韵,恰是这种深藏掌纹之后,依然熠熠生辉的崭新表情。
▲防空洞主题火锅店,食客接连不断。记者 张锦辉 摄/视觉重庆
重庆的山水之魂,亦早超越了单纯自然风景的范畴,沉淀为城市内在的哲学与品格。山,以其坚定不动,赋予城市磐石般的定力;水,以其奔流不息,又赋予城市开拓向前的勇气。山水的刚柔并济,孕育了重庆人独特的生命态度:如火锅般炽烈而豪爽,又如黄葛树般顽强扎根于磐石之间。这“雄奇山水”滋养出的城市精神,最终又为“新韵”之萌发提供了丰沃土壤与不竭源泉。那山水中蕴藏的力量,正是城市生命力的古老原型,不断催生着新的时代乐章。
▲渝中区十八梯传统风貌区,游客在草帽天幕下逛街。首席记者 龙帆 摄/视觉重庆
“雄奇山水 新韵重庆”——这八个字是城市之魂最精炼的概括。重庆的壮美,绝非停滞在化石般的往昔标本里,而在于它永不停歇地吐故纳新、在激流中始终保持着自我深沉而独特的歌谣。
重庆的山水之魂,不惧沧桑巨变,反而在时光淘洗中愈发清晰。当千厮门大桥的灯光次第亮起,洪崖洞的千年檐角在夜色中勾勒出旧日轮廓,而江北嘴的摩天楼群则如光之森林般倒映于江水之中——这古今辉映的奇景,正是重庆之魂最生动的写照:在雄奇骨架之上,新韵如血脉永续奔涌。
来源: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罗建军
审核:李辉
主编:马京川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