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孤台,稍有点文化知识的人就知道,辛弃疾将其写入了一首菩萨蛮,即“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
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
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
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
山深闻鹧鸪。”
也许是名人效应,将郁孤台的名声扬之于天下,以至于现在,郁孤台便成了一个文化符号。
是不是郁孤台始于宋朝?朗诵辛弃疾这首词时,有这么个问题浮现,其实,郁孤台不是始于宋朝,而是始于比宋朝更远的唐朝,到如今1200多年了,当时唐朝的名将李泌为了观星,在这里筑台的,这个地方是赣州城内最高点,海拔131米,一个小山丘,而名字却大,“贺兰山”,筑台于山顶,犹如孤零零的窥视山川,所以取名郁孤台。
名字虽然有孤僻的意味,但其对人的吸引却有股魔力似的,从不孤独,反而热闹非凡,从开建到现在,不知有多少人来过,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从文的一群,熟知的除了辛弃疾外,还有苏东坡、文天祥、黄庭坚、王士祯等,当然,还有周敦颐、王阳明等。而辛弃疾来这里,也是时代的无奈,当时(1175年2月)茶商赖文政作乱,朝廷叫他来镇压,完成任务后,心情复杂,在郁孤台上解闷,于是做了这首词,从词中也可以窥视其内心的感受是多么的复杂。
由于历来游人过多,登楼踩踏过重,所以,一直都是建了又毁,毁了又建,如今这个则是1983年复建的。
如今,郁孤台周围也给圈进来了,形成一个公园,叫做郁孤台公园,与宋城连接,构成一个现代式的景区,不过,免收门票。
由于如今郁孤台是一个仿制品,不是古人所登的那个,所以,来到这里,没有登台“豪放”一番,却免不了仿照古人来一首以激发热情:
郁孤台下章贡水,
汇入赣江永不衰。
莫问古时人,
江上无龙门。
飞鱼水上漂,
岸上有绿草。
桥上坐钓翁,
微波只笑风。
解释
郁孤台下的贡江和章江水,
在台下汇入到赣江里,永远也不会衰竭。
古人哪里知道,
江里是没有龙门的。
鱼在水面上漂游,
江边有鱼所吃的绿草。
东津桥上有放钓竿的,
江水上的微波,是微风吹起来的,如同微笑一般。
2025.5.13
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建国路43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