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 周伯琦《过怀庆》诗云:
千顷膏腴壤,群峰紫翠岚。
人言大河北,此是小江南。
竹树深亭馆,岩泉响涧潭。
客衣尘土满,晚路屡停骖。

政区图(民政部网站)
地图像什么呢?
海螺
第158篇,焦作市。
焦作市,古称山阳、河内,旧为怀庆府。著名的山阳国、怀庆府,成了焦家作坊。
汉献帝刘协,禅让帝位后分封到山阳国,称山阳公,葬于禅陵,堪当焦作市守护神。
守护神:山阳公刘协(汉献帝)
一、概况
荣誉称号:怀药之乡、太极圣地、太行山下小江南
焦作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北依太行山与山西省晋城市接壤,南临黄河与郑州市、洛阳市隔河相望,东接新乡市,西连济源市,总面积3,972.58平方千米,七普人口3,521,078人。

地形图
二、景区推荐
1、博物馆
焦作市博物馆、沁阳市博物馆。
2、山阳故城遗址、药王庙大殿、当阳峪窑址、胜果寺塔
山阳故城遗址位于山阳区新城街道墙南村及其周边,是以汉代遗存为主的古代城址。该城始建于商,兴盛于汉,废于北齐。
药王庙,原名昭惠王行宫,位于山阳区中星街道李贵作村北。该庙创建于北宋政和年间(1111-1117年),现存大殿一座,为元代建筑。
当阳峪窑址位于修武县西村乡当阳峪村,又称修武窑、怀庆窑、河内窑,是一处重要的唐宋时期北方民间瓷窑遗址。
胜果寺塔位于修武县城关镇胜果寺旧址上,始建于宋绍圣三年(1096年)。
3、汉献帝刘协禅陵
汉献帝禅陵位于修武县七贤镇古汉村南,是东汉最后一位皇帝——汉献帝的陵墓。陵区东北和东南处各有一座陪葬墓。
4、府城遗址、许衡墓、寨卜昌村古建筑群
府城遗址又称雍城遗址,位于中站区府城街道府城村西北部的台地之上,是一处以早商文化为主,包含二里头文化、商代二里岗与白家庄时期以及西周等多个历史时期的古遗址。
许衡墓位于中站区新李封村南的许氏新茔中,是一处元世祖所赐、保存较为完整的元代高级官僚墓地。
寨卜昌村古建筑群位于焦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苏家作乡,是明代迁至此地的药王卜昌、油王卜昌、乔卜昌等村为防土匪之患共筑而成的封建地主村寨。现存建筑中少数建于明末清初,大部分为清乾隆、嘉庆和道光年间修建,主要由明清民居、宗祠、寨墙、石桥等组成。
5、沁阳北大寺、天宁寺三圣塔、水南关清真寺阿文碑、邘国故城、朱载堉墓
沁阳北大寺位于沁阳市自治街中段,始建于元至正年,明嘉靖四十年重建,清代增修。
天宁寺三圣塔位于沁阳市原天宁寺旧址(沁阳市博物馆)内,建于金大定十一年(公元1171年),为河南三大金塔之首。
水南关清真寺阿文碑位于沁阳市太行街道水南关村。水南关清真寺始建于元代,“文革”期间毁坏,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重建。阿文碑原镶嵌在古寺“米哈拉布”(窑殿)壁龛内,1994年重建寺院时在地下3米多深处被村民发现,现存放于水南关清真寺新建窑殿内。
邘国故城位于沁阳市西万镇邘邰村,是西周至汉代城址,邘国是商代鄂侯封地。
朱载堉墓位于沁阳市山王庄镇张坡村东、九峰山下,为明郑藩第五代世子朱载堉之墓。

景区分布图(中图社)
6、韩愈墓、显圣王庙
孟州韩愈墓位于孟州市西虢镇韩庄村北半岭坡上,始建于唐敬宗宝历元年(825年)。
显圣王庙位于孟州市会昌街道堤北头村。该庙修建于元代至正十年(1350年),原址位于今堤北头村东南约二公里处的小金堤东侧,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因黄河泛滥迁移至现址。现存元代大殿三间,清代舞楼九间、戏楼三间。
7、慈胜寺、徐堡古城址、温县遇仙观
慈胜寺位于温县番田镇大吴村,俗称大吴庙、“三绝庙”,始建于唐贞观年间,现存山门、天王殿、大雄殿三座建筑,系元代遗存。
徐堡古城址位于温县武德镇徐堡村,为龙山文化晚期、西周、东周、汉、宋、明、清各代遗存,其中以龙山文化晚期的古城址最为重要。
遇仙观位于温县武德镇徐堡村北沁河堤下,始建于元世祖至元年(1264—1294)间,现存建筑年代为明清,有部分元代遗存。
8、妙乐寺塔、嘉应观、千佛阁、青龙宫
妙乐寺塔位于武陟县大虹桥乡东张村,又名妙乐寺真身舍利塔。该塔始建于唐,后周显德二年(955年)重修,是河南省现存的最大的五代砖塔。
嘉应观,俗名庙宫,又称黄河龙王庙,是雍正帝为纪念在武陟修坝堵口、祭祀河神、封赏治河功臣而建造的淮黄诸河龙王庙。
千佛阁,位于武陟县城南大街北端,阁内因佛像甚多,楼上有千手千眼佛,故称千佛阁。
青龙宫原名青龙祠,位于武陟县龙源街道万花庄中部。建筑群始建于明永乐年间(1403-1424),清嘉庆十八年(1813年)奉旨重修改建为青龙宫。
9、云台山
云台山,位于河修武县与山西省陵川县交界处。云台山景区面积240平方公里,含泉瀑峡、潭瀑峡、红石峡、茱萸峰、子房湖、万善寺、百家岩、叠彩洞、猕猴谷、青龙峡、峰林峡等十一大景点。云台山满山覆盖原始森林,有深邃幽静的沟谷溪潭,千姿百态的飞瀑流泉,如诗如画的奇峰异石,形成了独特完美的自然景观。
10、青天河
青天河风景名胜区,位于博爱县的旅游景区,景区面积106平方公里,由天井关、大泉湖、三姑泉、观音峡、佛耳峡、靳家岭、月山寺等七大游览区、308个景点组成。

市树-国槐

市花-月季
三、区划沿革
汉唐河内郡,明清怀庆府
焦作市,古称山阳、怀州、河内、怀庆,别名山阳城,因焦家作坊而得名。
《禹贡》称为覃怀,商代及西周属畿内地,分属雍、邗、温三国。春秋时期属晋。战国时期属魏。
秦代属三川郡。西汉属河内郡(治今沁阳市),东汉、曹魏、西晋沿袭。曹魏分封山阳国,延续至西晋末年。

曹魏 河内郡(中国历史地图集)
南北朝,大部属河内郡,部分属荥阳郡;北魏大部属河内郡,北齐大部属汲郡。
隋大部属河内郡、汲郡,部分属荥阳郡;唐大部属河内郡,部分属河南郡、荥阳郡。
五代归怀州、孟州;宋分属河北西路怀州河内郡、京西北路济源郡(治孟州);金分属河南南路怀州、孟州。
元分属燕南河北道怀庆路、孟州。元至元六年(1269),有焦家作,后简称焦作,属修武县。清宣统二年(1910),置焦作镇。为焦作名称之源。
明属怀庆府(治河内,今沁阳),清沿袭。

明 怀庆府(中国历史地图集)
民国撤府,各县直属河南省。
1945年,置焦作市。1948年,改焦作县。
1949年,设立焦作矿区,归平原省管辖。1952年,属河南省新乡专区。
1956年,置焦作市。
1974年,升为省辖市。
1983年,修武县、博爱县划归焦作市管辖。
1986年,武陟县、温县、孟县、济源县、沁阳县划归焦作市管辖。
1988年,济源县改市,1997年,改为省直辖。
截止到2024年底,焦作市辖解放区、中站区、马村区、山阳区、修武县、博爱县、武陟县、温县、沁阳市、孟州市等4区4县2市。
政区图(周釜俊绘制)

政区表(无形制表)
四、区划调整展望
建议调整如下:
1、市辖区和修武县、博爱县(合计168万人)重组为3-4区
2、武陟县撤县设市
3、……
(声明,区划调整只考虑合理性,不对操作细节进行分析)
全国分为34个省级政区(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333个地级政区(地级市、自治州、地区、盟),2846个县级政区(市辖区、县级市、县、自治县、旗、自治旗、林区、特区)。 地市巡礼系列计划以4个直辖市、333个地市、4组省直辖县级政区(豫、鄂、琼、新)、雄安新区、2个特别行政区、台湾的6都、1组台湾市县、金马地区,分别成篇,共计352篇对各地进行介绍。 |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