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鄂托克前旗,草原铺绿,马兰绽放,一幅北疆文化繁荣发展的画卷正徐徐展开。近年来,鄂托克前旗始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紧扣北疆文化建设提升行动,深挖红色文化、草原生态、民族艺术等特色资源,通过文艺创作、非遗传承、文旅融合、红色基因传承等多元路径,让北疆文化在创新实践中焕发时代光彩,成为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区域发展的文化引擎。
红色文化铸魂
赓续基因,筑牢精神根基
作为北疆红色文化的重要承载地,鄂托克前旗以红色资源保护利用为抓手,让革命精神成为凝聚人心的“红色密码”。
“王震将军率领的部队在此打井取水,解决群众用水难题......”讲解员正在为来自银川的旅游团讲解鄂托克前旗红色景区王震井纪念园。这座纪念园不仅记录着革命先辈的为民情怀,更是鄂托克前旗丰富红色资源的一个生动缩影。
如今,这片红色热土上现存着53处红色史迹,先后建成延安民族学院城川纪念馆、王震井纪念园、阳早寒春三边牧场陈列馆等承载着革命先辈奋斗足迹的地方,是北疆文化中红色基因的鲜活体现。此外,鄂托克前旗还打造了由内蒙古城川干部学院和延安民族学院城川纪念馆、红色国际秘密交通站陈列馆、三段地革命历史纪念馆等6个红色纪念馆组成的鄂托克前旗红色教育培训基地,同时编撰了《红色足迹》等一批红色书籍,成为全区唯一入选全国红色旅游发展典型案例地区,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成效显著。
文艺创作赋能
乌兰牧骑,舞动北疆风采
乌兰牧骑是北疆文化最鲜活的“移动舞台”。鄂托克前旗乌兰牧骑坚持“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初心,以创新精神打造艺术精品,让民族文化与时代精神同频共振。
“我觉得节目非常新颖好看,灯光、舞美,包括演员的表现,我觉得非常非常棒!”呼和浩特市观众看完鄂托克前旗乌兰牧骑在第十届内蒙古自治区乌兰牧骑艺术节上精彩的演出后发出的由衷赞叹。而鄂托克前旗的文化活力不仅体现在乌兰牧骑队员的精湛演出上,更在于深厚的群众文化基础。在这里,基层文化带头人和民间文艺爱好者也层出不穷,通过定期举办的消夏晚会等群众性文化活动,让普通百姓也能在家门口一展才艺,进一步实现“政府搭台、群众唱戏”的文化惠民新模式。
作为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旗乌兰牧骑打造出多部既扎根民族文化沃土又闪耀时代光芒的艺术精品,原创舞蹈《遍地柳荫》入围中国舞蹈荷花奖终评,《幸福的节拍舞起来》等作品屡获省级大奖;《鄂尔多斯婚礼》《石榴红了》等剧目兼具观赏性与文化内涵,既展现了民族风情,又传递了民族团结的主题。这支队伍不仅活跃在草原牧区,更将北疆文化的魅力带向全国舞台,成为对外文化交流的“亮丽名片”。
非遗传承聚力
匠心守护,延续文化根脉
非遗是北疆文化的“活态基因”,鄂托克前旗通过 “传承 + 创新”让古老技艺焕发新生。
走进鄂托克前旗职业中学木雕工作室,学生们在木雕技艺传承人敖特更毕力格老师的指导下,左手木板,右手刻刀,刻刀微动,木屑轻飞......认真地打磨起自己的作品。敖特更毕力格说:“我的职责就是让珍贵的传统手工艺、文化得到延续和发扬,同时也为北疆文化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鄂托克前旗职业中学以“非遗传承+产教融合”为特色,设立皮画、刺绣、陶瓷等20余项非遗课程,年均培养数百名“非遗小传人”。鄂托克前旗图书馆也创新推出掐丝珐琅、木雕等非遗体验月活动;博物馆创新“考古盲盒”“文物修复体验”等互动项目,自开馆以来接待游客1.3万人次,同比增长40%。从校园到公共文化场所,非遗传承不仅守护了匠心,更让年轻一代成为北疆文化的“继承者”与“传播者”。
文旅融合提质:
草原村排,激活全域发展
以“草原村排”为代表的文旅融合创新,让北疆文化从静态展示”走向“动态体验”,成为拉动区域发展的新动能。
“草原村排是我们北疆文化的一朵靓丽马兰花。”这句话是奇海林教授在“大地流彩”内蒙古自治区首届和美乡村农牧民气排球赛开幕式现场对草原村排进行的解读。这项由农牧民自发组织的赛事,从牧民自建排球馆到年均举办各类排球比赛400余场,开启了“天天有比赛、周周都精彩、人人都参与”的常态化模式,让这项运动真正走进了百姓生活。
作为特色体育文化品牌,草原村排已成为展示地方魅力的重要窗口和促进民族团结的桥梁纽带。自2024年以来,草原村排暨沿黄九省区农牧民排球邀请赛、“大地流彩”内蒙古自治区首届和美乡村农牧民气排球赛等赛事的成功举办吸引了宁夏、陕西等地跨省参与,联合多省区开展路演数百余场,带动旅游收入达8.98亿元,吸引全网浏览量超3.2亿次;发放100万元文旅消费券精准惠及民宿、文创等领域,上半年跨省游客占比提升至32%。与此同时,先后赴贵州、郑州等地开展文旅推介,全方位展现了鄂托克前旗的资源禀赋、产业优势和政策环境,成功打造出具有持久生命力的县域文化IP。
从红色基因的薪火相传到乌兰牧骑的歌舞飞扬,从非遗技艺的匠心坚守到文旅融合的创新突破,鄂托克前旗以文化为纽带,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每一项实践。这里的文化繁荣,既是传统与现代的对话,更是各民族心灵的共鸣。
下一步,鄂托克前旗将继续深耕北疆文化沃土,让民族团结之花常开长盛,让文化繁荣之景遍布草原,为北疆文化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让这片土地上的文明之光,在新时代更加璀璨夺目。
(来源:鄂托克前旗文化和旅游局微信公众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