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车在青甘大环线上。
文丨王冠华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自青甘大环线驱车由西往东,在青海湖一带分岔路南下可见“共和”路牌。“共和”,即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我对同行友人戏称,“共和”是个好地名,如果去共和县,那就是“走向共和”。巧合的是,多年前有一部很有名的电视剧,剧名正是《走向共和》,此剧展示了一个英雄辈出、豪气干云的年代。惜受行程所限,当时须直奔西宁,未能前往。但在1400多年前,今时的共和县对一个部族、一个政权来说,亦可谓兴业建极的热土。
这个部族,正是历史上颇有些名气的吐谷浑。
青海湖的油菜花迎来盛花期。
在位于共和县境内、距青海湖西岸约7.5公里的菜济河南岸,有吐谷浑的国都伏俟城,古城四周地阔草肥。“伏俟”为鲜卑语,汉意为“王者之城”。唐朝大诗人王昌龄曾有一首很有名的诗:“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于大唐而言,这是一首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的战后总结诗。于吐谷浑而言,政权的高光时刻已过,这是一曲日薄西山、举目凄凉的时代挽歌。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王昌龄并没有参与或见证此次大捷,大唐打这场战役时他还没有出生。诗中提到的洮河,发源于青海省,是黄河上游第二大支流,全长673公里,大部流经甘肃境内,最终经刘家峡水库注入黄河。与王昌龄同时代的大诗人李白亦极言西境苦寒地征战之苦,他在子夜四时歌之《冬歌》中这样写道:“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唐人普遍认为洮河离大唐国都长安甚远。征夫已恨洮河远,更隔洮河一万重。李白此诗从一个侧面极好地展示了大唐的战时动员能力和经由大唐物流集团驿寄流转的军用物资保障能力。
634年6月,唐太宗李世民命唐军出击吐谷浑,吐谷浑国王伏允携众逃走,唐军正是追至青海湖而返。唐朝撤军后,吐谷浑东进骚扰凉州即今甘肃武威一带。李世民派出战神李靖攻打至黄河源头柏海一带,伏允战败后自缢而死亦或为部下所杀,吐谷浑由此归附大唐,成为唐朝属国。为了把吐谷浑作为大唐与吐蕃的战略缓冲地带,李世民扶植伏允之子诺曷钵为吐谷浑可汗,并将宗室之女册封为弘化公主下嫁给他。曾传弘化公主下嫁吐谷浑一年多后,文成公主进藏途经青海湖一带,二位公主在共和境内相见,域外互诉衷情。吐谷浑后因内乱不断,邻邦吐蕃则日益势强,吐谷浑时常受到吐蕃攻击,663年终被吐蕃灭国。
青海湖畔草地。
汽车驶过青海湖时,望着平静的湖水,我一路思索,同为大唐宗室之女的两位和亲公主在共和境内相谈甚欢、临歧握别之时,是否曾想到有朝一日两国交兵?正如燕太子丹与嬴政同是天涯沦落人惺惺相惜之时,从未想到日后要策划荆轲刺秦王?其实,在经略西境的大唐利益面前,在一扫六合的大秦野心面前,个人间的情义微不足道。无论是弘化公主与文成公主,还是燕丹与嬴政,当事人均无法清晰预料事态的发展。
说到吐谷浑,就不得不提鲜卑族。因为,吐谷浑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鲜卑子品牌。鲜卑族早先生活在大兴安岭北段东麓,即如今呼伦贝尔、齐齐哈尔西北一带。古时大兴安岭又名鲜卑山,鲜卑族即得名于大兴安岭。吐谷浑原为鲜卑慕容部的一支,源于今辽宁境内。吐谷浑原为人名,全名为慕容吐谷浑,与慕容廆均为慕容鲜卑单于慕容涉归之子。吐谷浑年长庶出。慕容涉归死后,慕容廆代统慕容部落,吐谷浑率领700户(一说1700户)族人西驰,后从阴山南迁至陇西枹罕即今甘肃临夏境内,并以此为根据地,向南、北、西三面拓展,逐渐统治今青海、甘肃南部、四川西北等地数千里之境。吐谷浑的孙子叶延继位后,开始以吐谷浑为国号。《资治通鉴》以寥寥数语记载了吐谷浑的迁徙史及兴衰史:“吐谷浑自晋永嘉之末,始西渡洮水,建国于群羌之故地,至龙朔三年为吐蕃所灭,凡三百五十年。”历史上最有名的鲜卑人或为元宏,是他带头汉化,将皇族的拓跋氏改为元氏,定为最高门第,并把丘穆氏改为穆氏,把独孤氏改为刘氏,把步六孤氏改为陆氏,把贺赖氏改为贺氏,把贺楼氏改为楼氏,把勿忸氏改为于氏,把纥奚氏改为嵇氏,把尉迟氏改为尉氏。以上八者即为北魏功勋之家。今时为此八姓者,庶几可一一对照。
吐谷浑擅长养马,是为历史上大名鼎鼎的“青海骢”。杜甫在《丹青引赠曹将军霸》中称“先帝天马玉花骢,画工如山貌不同”,讲到了唐玄宗因曹霸善于画马而对其重赏的故事,还以“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来盛赞大宛即今乌兹别克斯坦的名马。其实,作为本地骏马与波斯马的杂交品种,青海骢应该也担得起这样的重任。毕竟,军马是冷兵器时代的重要战略军需,当时大唐政府非常看重吐谷浑的青海骢,与美国看重我国的稀土资源其实没太大差别。今时青海骢的矫健飞驰亦可足证昔年吐谷浑的强悍。
相关链接:
文化游记 ①丨河湟之地唤醒唐诗记忆
文化游记 ②丨张掖行思录:弱水不弱与高台未倾
文化游记 ③丨大抵北方皆旷达,可怜敦煌最风流
文化游记 ④丨看到唐蕃古道路牌,想起了文成公主的“长征”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