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铁12师在北京永定路 和平里 马神庙三个驻地的师部大院
琚木根
在樱花盛开的日子,我来到玉渊潭公园欣赏樱花。从军事博物馆往北走,穿过中华世纪坛广场,进入玉渊潭公园的南门,途经八一湖,一直向北面的樱花景区走去。公园里欣赏樱花的人特别多。“紫陌红尘扑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但今天众多游客在玉渊潭公园观赏樱花的热闹场面,估计要远远超过刘禹锡描写的唐朝人观赏桃花的热闹景象。我在公园仔细的观赏樱花,尤其重点观赏了中日建交后,日本政府首次送给中国的日本樱花。
时间还早,我想起以前铁十二师师部大院离这不远,于是我从玉渊潭北门出去,穿过海军总医院大院和航天工业部大院中间那条道路,来到了阜成路,穿过马路再往西走一小段路,就到达了北京工商大学,这就是以前铁十二师师部机关大院的驻地。跟大学门口一位中年的男保安人员说明了我的来意,那位先生很客气地说:”欢迎参观北京工商大学!”于是我走进了以前的铁十二师师部大院,即现在的北京工商大学。放眼看去,校园面积大大扩大,以前东边的北京轻工业学院,现在已经合并到工商大学,校园的面积扩大了一倍。校园风景秀丽,鲜花,绿树和各种现代化的建筑如朝晖广场、工商大长廊、求知广场......等多个特色建筑,交相辉映,拥有自然与人文融合的校园景观。在校园里转了一圈,发现以前我们在北京商业学院里见到的那些建筑都不存在了。在一个花园里看见一块石头上面镌刻“北京商业学院”我们以前熟悉的几个字,我站在石头旁边一棵树下面,想理清一下思路,过去的场景完全找不到,我只能站在那回忆,想象,搜索,思考,遐想。于是过去铁十二师师部机关大院的那些建筑,熟悉的人物,所发生的一些大事,个人曾经历过的一些事件,等等,一幕一幕像过电影,像意识流,不断地在脑海中涌现。
其实我在进入马神庙北京商学院鉄十二师师部大院以前,我还进过铁十二师永定路,和平里两个驻地师部大院。
永定路铁十二师师部大院。
1969年元月份,我们200多新兵从江西省黎川县来到北京,有一小部分新兵(一个排)分到了位于五棵松铁十二师建筑给水发电营营部的所在地新兵连参加新兵训练。部队在营部附近搭了几排活动板房,其它设施简陋。过了不久,新兵连首长领着我们这些新兵列队集体到永定路铁十二师师部大院洗澡堂洗澡。由新兵连往南农田走半站地,从一个小门进入了师部大院。由于是夜晚洗澡,时间又紧,无法仔细看看师部大院。过了不久,新兵连首长领着我们这些新兵列队集体到永定路百货商场去购买一些生活用品,我们列队从北门进入了师部大院,这才看清了师部大院的情况:红砖砌的房子不算高,院子里显得比较拥挤。队伍穿过大院从南门走出大约30多米就是复兴路,也是中国的第一条地铁,北京1号地铁施工现场,当时露天开挖施工,工地里头非常热闹,毛主席为修建北京地铁的亲笔批示“精心设计,精心施工,在建设过程中,一定会有不少错误和失败,随时注意改正”的大宣传牌矗立在施工现场。我们横穿过地铁1号线施工现场,往上走出基坑,进入复兴路南边,然后不远就到了永定路百货商场。新兵们在商场买些肥皂,牙膏牙刷,信封信纸(当时军人寄信免贴邮票,我们寄信盖上军邮戳就行)等生活用品。1969年3月2日,中苏边境爆发“珍宝岛事件”,新兵连首长进一步加强战备教育,增强大家的战备观念。一天晚饭以后,新兵连首长又领着我们这些新兵列队集体到师部大院洗澡堂洗澡。我们先洗完澡的就在外头等着,听见礼堂有音乐和锣鼓声,有几个新兵就跑到那去观看演出,看到我们县一起入伍的罗敏战友也在台上跳舞,于是跑过来告诉大家,我们另外几个新兵就一块走到礼堂门口,站在礼堂门口往里看,舞台上灯火通明,一队年轻男女军人在跳舞,礼堂里响着迎接中共九大召开的歌曲:“长江滚滚向东方,葵花朵朵向太阳,满怀激情迎九大,我们放声来歌唱.....”,罗敏战友举着大红旗走在前面,后面是十多个男女宣传队队员在疾走,起舞,跳跃。大家看得挺带劲,同时也解了一个“迷团”,就是罗敏战友突然调离新兵连,新兵连首长说上级调他去执行特殊任务,我们有一些战友以为是跟中苏边境打仗有关,觉得很神秘,在师部礼堂才发现罗敏是执行这个特殊任务的。不一会别的战友都洗完澡了,新兵连首长带领我们回到了新兵连。1969年4月1号新训结束,我县6位新兵分到了建筑给水发电营一连。当天,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连队首长当天给我们发了鲜红的领章,帽徽,我们成为一名正式的中国军人。一连的驻地就在铁道兵兵部大院东墙外,离铁十二师师部大院大约半站地。我对永定路铁十二师师部总的印象就是觉得不高大,不威严。这是离铁道兵总部最近的一个师部大院,离北京地铁施工现场最前线的师部大院。欣喜的是,我在师部大院第一次观看师政治部宣传队排演文艺节目。
和平里铁十二师师部大院。
1969年7月,我们从建筑给水发电营一连调铁十二师干部教导队。转眼到了10月份,中华人民共国建国20周年国庆节日到了,白天毛主席,某某副主席,周恩来总理等中央领导要在天安门广场检阅游行队伍,晚上还要举行焰火晚会,教导队领导安排我们5个新兵晚上参加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烟火联欢晚会。领导对我们说,晚上毛主席,某某副主席,周恩来他们还要接见参加晚会的代表,我们听到特别高兴。10月1号上午,我们坐车从西四广济寺出发,先到和平里北京河北师范学院(现在的的中国中医药大学)铁道兵12师师部大院集合,和在师部大院那等待的其他参加晚会的战友们汇合(我们也不知道师部大院什么时候从永定路驻地搬到了和平里驻地)。河北北京师范学院旧址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和平街,学校大门外是一条林荫大道,大门口挂着“河北北京师范学院”大牌子,被绿树掩映着。进到院里,看见楼房高大,操场宽广,道路平坦整洁,有高楼深院的感觉。我们汽车停在学校操场边上,全体参加联欢会的人员下车在操场周围休息。中午我们到开水房用军用水壶(军用水壶外面用棉套罩住保温)打点开水,吃自己带的干粮,坐在操场边聊天。这是我第一次进大学,由于“文革”,我只完整读过两年初中,作为一名曾经的共和国知青,一名铁道兵的新兵,现在有这个机会能进到大学来参观一下,更由于下午要参加重要的晚会,心情更是愉快。下午1点左右,我们乘车从师部出发,从和平里进朝外小街,到东单,然后转上东长安街,到达北京饭店和现在国家公安部附近所指定的位置。我们穿着军大衣,带着干粮和水,马扎,早早就到了晚会现场指挥部给我们指定的地方。当天晚上,天安门广场人山人海,灯火辉煌,歌声此起彼伏,我们所在的位置离天安门城楼比较远,看不清毛主席,周恩来总理等人,但是我们确实是在天安门广场同毛主席,周恩来总理等中央领导一起欢度了建国20周年晚上的联欢晚会,心情特别的激动。
现在我站立在马神庙当年的铁十二师师部大院,从1972年到1980年,一直在这里头工作生活(1976年到1980年,转为基建工程兵六支队部机关大院)感情很深。我努力回忆当年师部机关各部门,各种服务设施的布局和大致位置:
走进北京商学院的大门,迎面第1栋楼是司令部和师首长的办公楼,作战科,训练科,通信科,军务科,机要科,都在这楼上办公。
学院东边由南往北数,第1栋楼是政治部的办公楼。往北数第2栋楼是阶梯教室。第3栋楼是后勤部办公楼,管理科的汽车班,后勤部军人服务社都在这办公楼里。第4栋楼是管理科办公楼,二楼还有机要科和军务科几位参谋,几位女兵(打字室的打字员和保密室的保密员)的宿舍。2楼西边两间房是陈玉平副参谋长家。4号楼后面是洗澡堂,理发室,木工房。
从中间来看,是大礼堂,大礼堂和阶梯教室之间,是操场,上面有体育设施,篮球架,单杠,双杠等。礼堂往北走,就到了食堂。这个食堂是部队和商学院共同使用的。一进食堂右手是干部灶,干部排队买饭的地方。左手是士兵灶,机关的战士这儿在排队打饭。在餐厅后面有一间10多平米的小餐厅,是司政后三大部首长和师首长就餐的小餐厅,首长请客招待客人都安排在小餐厅。商业学院的厨房同我们紧挨着,他们为还在商业学院里工作的同志服务。食堂后面是锅炉房。锅炉房往西走那么几十米,就是一栋独立的房子,那是以前商业学院院长的专用房。路宗成师长一家就住在那栋独立的房子里头。
西边从南往北数,西南角是试验室。再往北走是是门诊所,招待所。还有干部家属楼。学院最西边院墙那里有一片空地,是管理科和特务连的菜地,夏天种茄子,辣椒,丝瓜等蔬菜,秋天种大白菜,萝卜,大葱等蔬菜。附近还有管理科的猪圈,养了几头猪。特务连在学院最北边。
其次,我又回忆调入机关以后在机关工作学习生活的情况,有几件大事是印象很深的。
我调入师部机关不久,宋品生科长和杨再标协理员找我谈话,说师部519工程指挥所要一位同志去管理伙食和一些行政工作,管理科决定并经过司令部首长同意,派我去负责这项重要的工作。我背上行李来到519工程指挥所。指挥所在府右街中央统战部的楼上,(府右街东边就是中南海的红墙)师首长还有一些工程技术人员在那儿办公,我负责食堂的采购工作和一些行政上的事务。有时闲下来,我会趴在窗户口看着施工部队掏出证件接受警卫部队检查,然后进入中南海施工工地,还可以看见远处施工部队在那施工的情景。我有时候就想,这么重要的工程,首长派我到这儿来服务,是对我的信任,等于我是间接参加了这项重要的保密工程,心中就有一种自豪感。在519工程指挥所工作了一段时间,我又跟随师首长到806工程指挥所服务。师部806工程指挥所在原西城区的文化馆(车公庄和官园之间}办公,我在那里还是负责伙食管理和一些行政事务,知道这个工程也是重要保密工程,我不随便乱转,空余时间,大多是在屋里看书。
我想到了1973年底,按照毛主席关于野营拉练批示精神,在铁道兵兵部直接指挥下,师部机关组织100多人,搞了一次京津冀地区千里野营拉练活动。按照战时要求,对部队的首长不能称其名字,只能称代号。拉练部队01号首长是鈡平武副师长,02号首长是吴金城副参谋长。管理科的宫仁俭副科长和我当时负责野营拉练队伍的伙食和“号房”工作。野营拉练第一顿饭,是在密云县强子路长城脚下操作的,炊事班临时“埋锅造饭”,按要求40分钟,两菜一汤,一锅大米饭。师后勤部军需科的江仁琨助理在现场监督检查炊事班操作,并宣布达到上级要求。饭后越过长城,进入河北省兴隆县。在六道河子公社住了三天,演习战时的铁路抢修,实弹射击,实弹投掷手榴弹。然后向遵化县开进,军次孤山子镇,在那里演习战时抢修铁路,实弹射击,在孤山子军事演习活动中,我手枪,步枪,轻机枪都实弹射击过。晚上部队集合在村头大槐树底下,向天空发射了三发信号弹,三种颜色的信号弹照亮天空。部队还和孤山子镇的同志一起搞军民联欢,师宣传队为他们演出了节目,师部电影队放映了电影。随后野营拉练队伍根据铁道兵总部的指令,到达下一个宿营地遵化县新店子公社。野营拉练队伍除了演习战时的铁路抢修之外,还进行了革命传统教育和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组织参观了中央委员王国藩的“穷棒子合作社”和周恩来总理,陈毅外长带领外宾参观过的沙石峪大队,学习沙石峪的人民不畏艰苦在青石板上造田创高产的精神。然后野营拉练部队经过唐山市,到达了滦河边上滦河大桥附近的刘庄。本来部队打算要去山海关,当天傍晚就接到了铁道兵总部的命令,部队改变行军方向,第二天到天津的汉沽。我们马上整理好行装,按照领导的要求,学习当年老八路的作风给房东水缸挑满水,打扫好院子,写感谢信。第二天摩托化行军驱车几百里,到达天津汉沽,住在海边大申堂村(现在的大神堂村,据说是天津最早见到太阳的地方),进行了三天的战时铁路抢修演习活动。我是在大神堂村第一次看到大海,感觉特别好。离开大神堂,穿过天津市区,部队在武清县大孟村公社短暂休息。我们借用公社的一个院子,支起行军锅煮了两大锅粥,还有从汉沽买的大量的面包,拉练队伍在这里吃完了午餐,汽车开到到北京市通县稍作休息,然后返回马神庙师部机关大院。路宗成师长等领导在院里热烈欢迎我们这次拉练回来的同志。
我想起了在“批林整风”运动中机关大院的一次点名。师首长,司政后部门首长大多数是经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考验的老干部,何征军副师长是红军时期的老革命,他们对部队管理比较严,对机关的作风建设抓得比较紧。有一次在大礼堂点名,陈恒彩参谋长(从铁道兵兵部机关调来的)在会上谈了机关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机关存在一些懒散现象......,特别严肃地指出,有个别同志私自收听境外广播,看一些情调不够健康的手抄本书。陈参谋长在会上明确强调:军队要像军队的样子,雷厉风行,令行禁止,要进一步加强机关的作风建设,强调机关战士不许持有收音机,坚决禁止收听境外广播。陈恒彩参谋长停顿了一下,提高声调宣布:“如果今后有谁偷看《红楼梦》,发现以后我一定严肃处理”。陈参谋长的话使我深受教育,我觉得军队就应纪律严明,军队应该像军队的样子,严格按照“三八作风”的要求去做,这样,军队才有军威,才有更强的作战能力,机关才能充满生气和活力。
我想起了师部机关的两次外出参观活动,一次机关的大批判活动。我在管理科担任书记,除了完成日常工作以外,还要完成杨再标协理员交给的司令部机关党委的一些事务,组织团支部的一些活动(领导指定我担任司令部团支部书记)。杨协理员每月都制定学习计划,还要求定期出黑板报,不定期组织一些参观活动和文艺表演活动。有两次参观活动,我印象特别深,一次是到大兴县金星人民公社红星大队大白楼生产队参观当年“拉革命车不松套”的新中国农业战线上著名劳模王国福,浩然的长篇小说《金光大道》(有人评价此书为社会主义的“圣经”和教科书)和电影《金光大道》主人公高大泉,就是根据王国福同志的先进事迹提炼和塑造的。但是我当时印象最深的是看到大白楼生产队学生用的课桌,坐着椅子都是用红砖砌起来,抹了点白灰,这大大出乎我意料之外:在北京农村学校的教育设施怎么这么差?第二次参观石景山的首都钢铁厂,我们部队的同志有幸进入到炼钢车间,亲眼目睹高炉出钢水时候钢花飞溅的壮观场面,就跟电影《火红的年代》中一些炼钢出钢的镜头一样,真正体会到“咱们工人有力量”!在批林批孔的政治活动中,有一件事我至今我都感觉印象非常深刻。当时意大利导演安东尼奥尼到中国拍摄了一部名叫《中国》的纪录片,影片播出以后,中国政府说他歪曲报道,丑化了中国形象,是反华行为。当时管理科的干部和门诊所的干部在一起学习讨论,门诊所的同志说,原五十八团的许传经政委,调师部任师副政委,后调外交部,任中国驻意大利大使馆的武官,由于安东尼奥尼事件的牵连,整个大使馆的人员全部召回北京办一年学习班。大家都痛恨安东尼奥尼。当时师部机关召开批林批孔和批不良作风的大会,选几名同志在大会发言,杨再标协理员叫我代表管理科也在大礼堂大会上发言。我当时没有看过安东尼奥尼的《中国》这部纪录片,但在发言稿中,出于义愤,也按照报纸上的那个批判口径,增加了几句批判安东尼奥尼丑化中国的反华行为的话。后来我们管理科的管理员张运潭(一个长得非常帅气的山东小伙子)和门诊所的卫生员小孙结婚,我和管理科的部分同志带着贺礼到朝阳区三里屯外交部的外交公寓许传经政委家里去祝贺。虽然我没有见过许传经政委,但是头一次到外交公寓这种高级的社区,领略了一下从铁十二师师部调出的外交官家的风光,也感到十分高兴。
我想到了陈玉平副参谋长的一次谈话。1975年河南漯河市和驻马店地区发大水,据说灾情非常严重,铁道兵12师派出了部队和机械车辆赶赴河南驻马店地区,进行抢险救灾。我们在北京的同志密切关注河南的抢险救灾情况,虽然我们没有到一线去参加河南的抢险救灾工作,但我们身在北京,心系河南。后来,陈玉平副参谋长带领抢险救灾的部队回到北京,我们管理科的几位同志到陈玉平副参谋长家,听他讲在河南抢险救灾的情况。陈玉平副参谋长(解放战争中的一级战斗英雄,原59团团长)跟我们讲了他们在河南抢险救灾的一些情况,说河南那场大水灾,损失非常大,有些情况真是惨不忍睹。其中说到在一个大水坑里了,他们捞了鱼,特别的肥大,有的人都不敢吃。我们明白他的意思,心里感到比较沉重。陈副参谋长他们在抢险救灾的那个地区,工作非常艰苦,还充满危险(疫情),他们发扬我军的优良传统,克服重重困难,圆满地完成了领导交给的抗震救灾任务,我们心中对他们充满了敬意。
我想起了八一电影制片厂到铁十二师师部慰问演出的情形。八一电影制片厂为了慰问在北京修建地铁很有名的铁十二师,带着《闪闪的红星》摄制组的主要演员在大礼堂搞慰问演出,尤其使大家感到高兴的,是文革前评出的23位著名影星被誉为“二十二大电影明星”之一的王晓棠也参加了慰问演出,并在舞台上和大家简单讲了几句话。慰问演出结束后,部队招待八一电影制片厂的演员在餐厅吃夜宵,我们近距离看到扮演潘冬子的祝新运,扮演春伢子的刘继忠,扮演胡汉三的刘江(有战友回忆说洪学敏也来了)著名电影明星王晓棠等演员,大家心里充满辛福感。
我想起了机关的业余生活。在机关能有时能看到师宣传队文艺演出,电影队放的电影,师篮球队的篮球比赛。师部大院附近的海军总医院,空军总医院,公安总医院(304医院),七机部大院如果那有电影,我们也去他们的院里看电影。但是我们最喜欢的还是经常到玉渊潭公园散步,天气好的时候到八一湖游泳。我个人喜欢读书,有时星期天带着书到公园散步,然后坐在树底下看书(包括日本的樱花树下)。说到玉渊潭公园又想起一件印象很深的事:师部机关早上出操是到玉渊潭公园(好想当年称八一湖公园)跑步。记得有一次管理科的两个管理员,一个回老家探亲,一个到外地出差,早上机关出操没有人带队。宋品生科长和杨再标协理员指定我代理管理员领着机关的同志出操,第一天带队出操,司政后三大部的干部战士在操场集合,然后我领着出操队伍走出师部大院大门,向玉渊潭公园进发。出操队伍行进到海军总医院和七机部大院两个单位之间的那条小马路,看到师特务连的出操队伍已经从公园回来。我领着师部出操队伍进入玉渊潭公园,就开始跑步,一二一,一二三四的口号声,出操队伍铿锵有力,整齐划一的脚步声,在玉渊潭公园花草林木间,湖水面上飘荡。出操队伍从公园北门一直跑到八一湖(每年的7月16日,为了庆祝毛主席畅游长江的壮举,北京市的军,民都要在这里搞武装囚渡的演习),停下来休息,大家活动活动,然后我带整个队伍往回走。途中要经过中堤桥,桥东边就是钓鱼台国宾馆那个湖,用铁丝网拦着,警卫战士军姿端正,威武严肃站立湖边。微风中,湖水荡漾,芦苇摇曳,整个东湖显得美丽而神秘。然后领着师部出操队伍出玉渊潭公园,顺着原路,又回到了师部机关大院。
我想到了铁十二师整建制转入基建工程兵的过程。1975年5月23日,铁道兵新上任的吴克华司令员,铁道兵崔田民政委,铁道兵郭维城副司令员到12师机关看望大家。当时是以部为单位接见大家,司令部的同志是在司令部会议室接受吴克华司令员的接见,我当时按照领导的要求,拿保密本在接见的会议室记录了吴克华司令员的讲话。吴克华司令员等几位兵部领导接见铁12师师部机关干部战士活动过了一段时间,铁12师由铁道兵转为基建工程兵的步子加快了。1975年12月23日,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复:同意北京市、国家建委、铁道兵《关于铁道兵担负北京市地下铁道施工的所属单位交接工作的请示报告》,决定将担负北京地下铁道施工的铁道兵部队,共52900多人,移交给北京市,改为基建工程兵部队,归国家建委建制。 1976年2月17日上午,铁12师各团副连级以上的干部,师机关排长以上的干部,在大礼堂听时任国家建委基建工程兵办公室副主任肖彭同志,作关于基建工程兵基本情况的报告,下午和18号,进行了讨论。 1976年2月21日下午,我和师机关的同志,到铁道兵大院,参加由铁道兵和北京市革命委员会举行的欢送欢迎大会,大会是在铁道兵礼堂举行,首先是时任铁道兵政委吕正操讲话,然后是时任北京市革命委员会副主任杨寿山,时任国家建委副主任谢北一先后讲话,最后是57团9连指导员发言。讲话结束后,观看铁道兵政治部文工团演出精彩的文艺节目。不久,师首长在机关大会上宣布了上级的命令,铁道兵12师除路宗成师长,陈恒彩参谋长继续留在铁道兵以外,铁12师整建制,集体转入基建工程兵,番号为基建工程兵第6支队,部队的代号改为“建字九一零”部队。铁12师师部机关大院变为基建工程兵第6支队支队部大院,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开始了。
我又想到师部机关大院很多的熟悉的首长,战友,他们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我要感谢曾经帮助,关怀,支持过我的首长和战友。
我又想到我的母亲带着我的大弟弟到部队来看望我,也在师部机关大院住过,亲情深深地感动了我,更进一步感到师部机关大院的亲切温馨。
我还想到了很多发生在铁12师师部机关大院的事情,很多我在铁12师师部机关大院亲身经历的很有意义的事情......。
从1975年底铁12师调离铁道兵,进入基建工程兵,到现在50个年头了。想到50年,我很自然地记起了李商隐那首有名的七律诗《锦瑟》的首联:“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华年不就是青春吗?!站在北京工商大学院子里这一段对师部机关大院往事的回忆,绝不是致已逝去的青春,叹息似水流走的青春年华,而是对自己军旅生活的回忆,对自己在这里度过的美好青春年华的回忆,正值青年时期,我有幸在师部大院这个美好的环境里,学习,锻炼,成长,进步,感谢军队!感谢生活!感谢那个时代!站在北京工商大学院子里对师部机关大院往事的这一段回忆,也是对作为中国第一代的地铁建设者,奠基者,北京地铁建设的“拓荒牛”的铁道兵第十二师、铁道部地下铁道工程局和北京市城建局几万军民,在修建中国第一条地铁中英勇拼搏、艰苦施工,为国家作出了开拓性重大贡献英雄事迹和行为的敬仰!铁道兵12师1965年在北京开始修地铁(58团到越南参加抗美援越战争,60团在西南参加修建成昆铁路和襄渝铁路工程,完成任务后先后回到北京,与56团,57团,59团一起共同参加修建北京地铁的建设工程)为国防建设,为初步实现中国修建地铁的愿望——“地铁梦”,为使古老的北京城焕发青春,向世界一流国际大都市迈进出了一份力,功不可没,共和国不会忘记,八一军旗不会忘记,首都北京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这功绩已经写在大地,写进这伟大时代的编年史,写进铁道兵第十二师官兵火热的心房。当今中国的经济实力在全球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强大的军事力量,国防力量能够保障国家安全,维护国家利益,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应用方面处于领先地位,文化自信,文化影响力增强国家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作为半个世纪前的毛泽东时代的中国军人,我们曾为了创造美好的未来,刻苦学习,努力工作,把青春献给革命和建设,看到今天强大的中国,心中感到欣慰。青春是美丽的,回忆是美好的,这是一段甜蜜的回忆。
我在大院里又转了一回,然后离开北京工商大学。沿着阜成路大街往东走了一会儿,我又回过头来,再次看了一会北京商业学院和北京轻工业学院合并建起来的现在的北京工商大学的高楼,看了工商大学西边高大的立交桥“航天桥”,轻轻的说了一句:“我还要来看你们”。
北京市第二城市建设公司那张照片,是琚幼孙战友提供的(铁12师56团。)
作者:琚木根,1969年元月入伍,在铁道兵第十二师干部教导队,铁十二师司令部工作,后勤部工作。转业后在北京电视台工作,高级政工师职称。
编辑:乐在其中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