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四川新闻网】
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记者 邱可欣 摄影报道
红原,这片镌刻着红军长征印记的大草原,是全国唯一以红军长征命名的县,由周恩来总理亲自定名。它承载着厚重的红色记忆,见证了长征路上的艰辛与伟大。7月24日,“长征路上看四川”大型宣传教育活动阿坝行走进红原县,循着红军足迹,重温那段峥嵘岁月。
红军过草地纪念碑
在红军过草地纪念碑前,由媒体记者、专家学者、青少年学生、文艺工作者和志愿者代表组成的“五支队伍”整齐列队,举行了庄重的献花仪式。大家向纪念碑三鞠躬,深切缅怀在长征中牺牲的红军烈士,致敬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征程。
而在纪念碑身后的日干乔大沼泽,是这段历史中不可磨灭的坐标。作为世界最大高原湿地——若尔盖湿地保护区的核心区域,这里不仅是长江、黄河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更因红军长征而被载入史册。1936年7月底,红二、四方面军左路纵队从阿坝出发,经红原瓦切镇格央附近渡过嘎曲河后,便踏入了这片被称为“死亡之海”的沼泽。
“当时沼泽茫茫无际、气候多变,红军缺粮少药,许多战士因饥饿、寒冷而永远留在了这里。”红原县委干部苏雪婷介绍,据统计,红军过草地期间,三大主力约有一万多将士因恶劣自然条件非战斗减员,长眠于日干乔、镰刀坝、包座等地。为纪念牺牲的先烈,2003年当地在此立碑,如今这里已成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每年迎接大批参观者。
仪式结束后,“五支队伍”走进日干乔沼泽地,亲身体验红军过草地的艰辛。泥泞的草甸、潮湿的空气、深不见底的泥潭……参与者们切身感受到红军战士在缺粮少药、风餐露宿的环境中,如何以钢铁般的意志完成这一壮举。不少活动参与者在途中感叹:“以前只在课本上看到长征故事,今天真正体会到先辈的牺牲有多伟大!”
“五支队伍”重走长征路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实地遗址,红原县近年来还着力打造红色文化新载体。2024年,建筑面积639平方米的红原县红色文化传承大厅正式开放。大厅通过史料、影像等,系统展现了1935年至1936年红军三过草地的历程,同时呈现了红原各族群众传承长征精神、奋进新时代的实践。作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里让红色记忆有了更生动的表达。
红原县红色文化传承大厅
红原县红色文化传承大厅
此次“长征路上看四川”活动,让红原的红色故事再次被聚焦。这片草原上的每一处印记,都在诉说着长征精神的传承,也激励着更多人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奋勇前行。
编辑:曾璐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报料渠道:私信“四川新闻网”微信公众号、拨打互动热线“028-85153399”或发送邮件至“scxww@newssc.org ”报料。
本文来自【四川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