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一座镌刻着千年文脉的闽南古城,自古便是英才辈出之地。忠烈戏神雷海青,八闽文化先驱欧阳詹,思想大家李贽,民族英雄郑成功,开国上将叶飞,爱国华侨黄仲咸、李光前、蔡资深……历史长河中的璀璨群星,在武荣大地留下不朽足迹与精神丰碑。
如今,南安通过深化研究保护、创新表达形式,活化历史遗迹、丰富文化体验,打造特色产品、赋能文旅产业,让尘封史册的武荣群英焕发“新生”,为推动文化强市建设注入澎湃动能,让“来南安·会成功”,不仅成为一个响亮的城市IP,更彰显千年文脉在新时代焕发出的勃勃生机与无限可能。
深挖破壁 创新形式
让名人故事焕发新生
“在下欧阳詹,字行周,来自千年前的大唐王朝……”日前,南安市博物馆志愿者利用AI技术,让欧阳詹“现身”南安市人才之家,向41名华裔青少年讲述故土往事。
南安创新历史叙述形式,焕发名人故事时代新声,欧阳詹的“数字新生”只是其中之一,南安市通过电视栏目《南安讲古》与系列动漫短视频《武荣群英汇》生动演绎历代先贤风采;《郑成功·祖训》《乡贤美谈说李贽》等南音新曲,以千年古乐吟唱思想光芒;新编郑成功主题大型高甲戏《开台新曲》更在第九届福建艺术节上斩获佳绩,小品《我是郑成功》获中国曹禺戏剧奖多个奖项;还有“小成功兔年特辑”“小成功的日常”等系列微信表情包,深受广大群众喜爱。
创新表达的背后,是扎实的学术研究作为支撑。 南安市社科联、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发展中心及各学术研究团体深挖南安历史名人文化价值,举办纪念李贽诞辰490周年暨“李贽与海丝文化”学术研讨会、郑成功文化专题研讨会(讲座)等学术交流活动,形成一系列成果:编撰《李贽与海丝文化》论文集、《郑成功研究》学术期刊、《郑成功论文集》8期,以及《南安历史文化名人丛书》《李贽与南安》等社科普及读本。
活化共鸣 打造阵地
让历史星光可触可感
日前,南商新生代暑期夏令营走进郑成功纪念馆、黄仲咸纪念馆、叶飞故居、石井延平王祠等人文景点。“父辈闯天下的故事听过很多,今天才真正理解‘爱拼敢赢’背后的文化根系。”一名小营员在参观过程中坦言道。
南安历史名人足迹点星罗棋布,成为人们追溯过往、感悟精神的鲜活“时光通道”。近年来,南安市加大历史名人遗迹保护,李贽纪念祠、白云寺(李贽读书处)、郑成功墓、延平王祠、叶飞故居等均纳入市级及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同时,注重阵地提升,建设成功文化园、李贽纪念馆、南安市郑成功纪念馆、李贽雕像公园等场所,南安市“郑成功故里”已被国台办授予“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南安市郑成功纪念馆被评为省社科普及基地,李贽故里(含李贽纪念馆)入选首批省“行见八闽”大思政课研学实践圈试点。
如何让阵地“活”起来?关键在活动赋能。南安持续举办多样化的主题活动,让场景体验更“有感”,截至目前,南安市已连续2年举办李贽主题系列活动,举办8届郑成功文化节及5场主题纪念活动,10届“郑成功”杯篮球赛,2届“郑成功杯”传统武术大赛,还有“成功杯”青少年足球活动周、“来南安·会成功”实地研学、“成功启蒙礼”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
转化赋能 整合资源
让文旅经济迈向“成功”
“沙场点兵”小吃拼盘寓意郑成功麾下豪杰辈出,“踔厉奋发”奎霞海蛎汤讲述郑军将士缺粮时就地取材、艰苦奋斗的传奇……“成功家宴”巧妙串联美食与历史文化,成为独具南安特色的城市美食名片。
近日,在“福建南安·盛夏食光”餐饮联盟促销季系列活动发布会上,“成功家宴”菜单升级扩容,携手20余乡镇推出“一镇一桌菜”,形成“南安美食地图”。“‘成功家宴’推出以来,先后荣获‘美食旅游融合案例’‘美食地标名录’等国家级荣誉,累计订单超1000席,直接收益超270余万元。”南安市文体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成功家宴”的走红,反映出历史名人资源转化为文旅经济动能的潜力十足。作为郑成功故里, 南安正全力打响“来南安·会成功”城市IP,深入挖掘成功文化内涵,趁势推广郑成功文化节、成功家宴、成功船说、成功夜市等一系列“成功文旅套餐”,以及“成功故里游”精品旅游路线、“游成功故里 探工业新城”—成功商旅体验活动,推动文化资源向产业优势转化。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码头镇借力欧阳詹名人效应赋能荔枝产业,在荔枝采摘季活动中创下一周销售12万斤、销售额超60万元的佳绩,探索“文化引流、产业反哺”的振兴新路。
在文创消费领域,“寻迹南安”系列、“正成功”系列、“小成功”系列等文创产品,以及融入南安历史名人形象与本地风光元素的南安窑瓷器、石材创意拼画、木雕、锡雕、砖雕等南安特色工艺品,广受消费者青睐,成为行走的“南安名片”。
来源:泉州通客户端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