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赵欣 龙帆
一纸墨香传千里,万卷好书聚巴渝。7月25日,作为我国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文化盛会之一,第33届全国书博会的大幕正式在重庆开启。这也是时隔18年,书博会首次回到正式定名的起点,并将迎来全新蜕变。18年时光荏苒,书博会一路向新蜕变,“书香重庆”建设的步伐,始终行稳致远。
两江之畔书声琅琅,巴渝山水新韵芬芳。本届书博会期间,将有上千家出版发行单位齐聚,线上线下超百万种图书参展,各种购书优惠福利更是高达上千万元。浓浓的书香,将又一次在雄奇山水间,激荡起向上的力量。
7月24日,重庆国际博览中心,展台工作人员正在摆放图书。首席记者 龙帆 摄
书香,是重庆城市文化氛围的鲜明标签;阅读,早就深深融入重庆市民的生活日常。近年来,重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出版业发展和全民阅读工作。让一座城爱上阅读,成为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和目标。在阅读和出版的双重加持下,“书香重庆”建设的未来,令人倍加期待。
大力倡导“三个阅读”理念
让“阅读之美”滋养现代化新重庆
全民阅读,全民参与。
近年来,我市全民阅读推广工作正持续有效推进、稳步向前。阅读,不仅仅是读书,它早已成为连接个体情感、激活城市记忆、凝聚全民共识的精神纽带。在积极推进现代化新重庆文化强市建设中,以共同阅读、融合阅读、终身阅读为代表的“三个阅读”新理念,已融入城市肌理,与市民生活同频共振。
中华民族自古提倡阅读,讲究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传承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塑造中国人民自信自强的品格。放眼世界,回顾人类文明的进程,无论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是沟通交流世界优秀文明,阅读始终都是最基础的机制。即使在新技术不断涌现的当今,阅读也是现代人终身学习的原点和基础。哪怕人们总会被各种新事物吸引注意力,也总有一种力量,让他们回到原点,这股力量,来自阅读对人的内心的滋养。
渝北区龙湖公园天街城市书房,家长带着孩子在此学习。(资料图片)首席记者 龙帆 摄
阅读这件事,的确越来越重要。从国家层面看,截至2025年,全民阅读已连续12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具体到重庆而言,2020年,重庆市人大常委会立法明确,每年4月为重庆市全民阅读月,并将“各级人民政府以及有关部门应当积极推进全民阅读,完善并充分利用全民阅读设施,组织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提供全民阅读服务,培养公众阅读习惯”写进《重庆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办法》;2022年,建立了由宣传、教育、文化旅游等34个部门和单位组成的重庆市全民阅读工作联席会议机制。
互联网时代,阅读已经发生很大变化。“三个阅读”新理念正是对此的积极回应——共同阅读,能有效地连接起人海中的你和我;融合阅读,让每一个人得以探索读书世界的无限丰富;终身阅读,更是一座城市、一个国家向学习型社会稳步迈进的必由之路。近年来,重庆形成了百家图书馆、千家书店、万个城乡社区书架等“百馆千店万架”服务设施,建设了“蚂蚁找书”等融合阅读平台,推动建设共同阅读网络,实施乡助阅读公益计划、有声能量驻场计划、青春阅读梦想计划等终身阅读计划,在探索新型阅读方面取得进展。与此同时,重庆还将面向全球发起建设共同阅读网络,大力倡导共同阅读,以阅读的力量推动文明对话合作。
在重庆,随着“三个阅读”新理念的大力倡导,阅读正在深度融入更多市民的日常生活。据统计,2024年,重庆市成年居民综合阅读率达92.09%,“书香重庆”品牌连续4年跻身全国全民阅读品牌传播影响力前十。阅读之美,为现代化新重庆这片雄奇山水底蕴愈发深厚,“书香重庆”的风景愈发动人。
建设“陆海出版文化综合体”
以“陆海胸怀”为高质量出版赋能
数字时代,阅读方式的不断迭代,也对出版行业构建全新的阅读模式、打造融合出版产品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意味着,出版业不仅要实现自身生产方式的“融合出版”,更要在产品和服务的应用场景上实现“融合阅读”,从而让高质量的出版事业助推全民阅读,拉近阅读与日常生活的关联,真正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巴南区华熙LIVE城市书房,市民正在阅读书籍。(资料图片)通讯员 李攀 宋文励 摄
以阅读的力量推动构建陆海叙事、城市叙事、现代叙事,促进形成全球文明对话合作的新网络,助力陆海文明交流互鉴、陆海经济联动发展,现代化新重庆正砥砺构建“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对外开放新格局。在此大背景下,以“陆海胸怀”建陆海之城,既是重庆人的福利和机遇,也是重庆人的担当和奋斗。
以“陆海胸怀”为高质量出版赋能,是重庆出版应当承担的时代使命。小而精,是重庆出版业的一大特点。目前,重庆只有重庆新华出版集团、重庆大学出版社和西南大学出版社3家出版单位,以及141种期刊、46种报纸。与兄弟省市相比,体量虽小,但秉承重庆城市精神,重庆出版界始终积极探索城市出版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出版业在重庆城市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战略性基础设施作用愈发凸显。
以改革促发展。近年来,重庆在实施出版体系改革中,重点做了两个方面的推动,以求突破。一方面,在出版学科建设及其基本职能方面,探索出版学在知识产品生产领域所具有的组织/创意、筛选/评论、成形/复制、流传/阅读、教育/学术等基本职能;另一方面,则是积极推动“陆海出版文化综合体”建设。
什么是出版文化综合体?市新闻出版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综合体是要以出版业为核心,按照“出版+”和“+版权”的路径,发挥出版业在文化事业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建设一个具有综合文化功能的联合功能体,兼具出版生产、创意聚集、版本获取、版权交易、阅读推广、生态营造的文化功能体。
目前,综合体建设正稳步推进:今年初,重庆新华出版集团和中信出版集团开展战略合作,成立“陆海书局”,立足图书策划和知识服务,构建文字图像化、图像视频化、视频智能化、产品IP化融合出版新业态,推动出版产业转型,打造覆盖全球专家的知识共同体;成立“陆海书院”,组织智库研究协同、人文学术交流、出版国际合作等,聚合各方力量共同建设“一带一路”出版物版本库、文化大数据库,探索建立出版国际合作机制或组织,打造跨文化的出版共同体;设立“陆海版权交易服务中心”,用好重庆自贸区政策推动版权贸易,发挥东北—西南地区版权合作联盟等区域合作机制的作用,适应重庆大力发展网络游戏产业、网络视听产业的需求,探索建设版权共同体;发挥出版业核心作用,打造西部创意产业集聚区,打造“出版+”创意共同体。
让一座城爱上阅读
把书香化作涵养城市精神气质的力量
有人说,世界发展太快,变得越来越喧嚣。阅读,能让人从喧嚣中抽离,找回从容平和的自己;书香,能提升一座城市的文化品位,是涵养城市人文精神气质的重要力量。对于生活在城市的广大市民来说,一座可阅读的城市,是一份莫大的馈赠。一座爱上阅读的城市,也会用智慧的爱,回馈生活在其中的每一个人。
让一座城爱上阅读,正在成为“书香重庆”建设最温暖的底色。以此为目标,从2024年12月开始,重庆市全民阅读全新品牌“陆海讲读堂”,开始深度滋养广大重庆市民的精神生活。“陆海讲读堂”由重庆市全民阅读活动办公室、重庆新华出版集团联合策划,旨在以高质量、高水平的讲座为载体,在专家、学者和百姓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促进全民阅读,助力书香重庆、文化强市建设。该活动每月一次,陆续邀请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专家学者,围绕自己的研究领域、图书作品或阅读经历,为市民讲述研究成果、分享人生感悟、介绍读书方法。大半年来,党史专家陈晋、历史学家葛剑雄、心理学家彭凯平、作家李敬泽等先后主讲,反响热烈。
众多读者早早来到人民大礼堂,等待重庆市全民阅读品牌活动“陆海讲读堂”第四期活动开讲。(资料图片)记者 张锦辉 摄
如今,“陆海讲读堂”已经成为重庆市民心中的殿堂级阅读活动,即使将每场规模扩大至1000人,活动入场券依然一票难抢。对于重庆这座城市而言,“陆海讲读堂”的光芒是如此耀眼。它的举办地,包括重庆市人民大礼堂、重庆大剧院等全国知名的城市文化地标。有读者说,在重庆不仅要有到体育场听明星演唱会的“时尚”,更要有到大礼堂、大剧院聆听各界大家传递的“书香”。这,才是重庆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应该有模样。
书香,已成为重庆这座城市温暖的底色,“书香重庆”日益深入人心。在《重庆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办法》的制度保障下,重庆阅读服务体系和阅读文化生态得以不断完善。通过三项阅读主题会展强化引领引导,包括“书香重庆”全民阅读月新闻发布会、“书香重庆”全民阅读盛典、“书香重庆”全民阅读大联展;通过三个阅读促进计划强化支持支撑,包括“书香重庆”乡助阅读公益计划、“书香重庆”城市阅读空间计划、“书香重庆”青春阅读梦想计划;通过三项全民阅读行动强化参加参与,包括“书香重庆”全民打卡行动、“书香重庆”全民创意行动、“书香重庆”绿书签正好行动,等等,营造出浓烈的读书氛围。
丰都县图书馆,市民步入漂亮的图书大厅。(资料图片)特约摄影 钟志兵
目前,全市文化馆一级馆率95%,公共图书馆一级馆率90.7%。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增至746平方米。建设(村)社区书屋11000多个,建设图书馆分馆1800多个并实现全市乡镇(街道)100%覆盖。市财政近年投入1000多万元扶持实体书店,新华书店始终发挥主渠道作用,西西弗书店为全国最大民营书店,建成140多家融合阅读、展览沙龙、轻食餐饮服务的“24小时城市书房”“文化驿站”等新型文化业态。
书香满城传新韵,好山好水好风景。全民阅读,阅见未来。满城书香,浸润日常。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现代化新重庆未来可期!
原稿点击:书香满城传新韵,好山好水好风景——写在第33届全国书博会重庆开幕之际-重庆日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