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地朋友到武汉,看到这两个地名,一定会一脸懵——怎么武汉地铁还可以通往柏林和佛祖所在的地方?这两个地名就是“柏林”和“佛祖岭”。
说起佛祖岭,可能很多老武汉人都不一定清楚在哪,但是说起它的前身“流芳”,可能有些人还知晓。
佛祖岭,隶属江夏区,在江夏区北部;现为武汉东湖高新区托管,位于光谷南。佛祖岭只是前流芳街道的一个村,后拆迁聚居,最先建设的还建社区叫“佛祖岭社区”,后来流芳就改称佛祖岭了。
武汉最大的还建社区——佛祖岭社区
关于佛祖岭地名的起源,一说是古代某年发大水,当地的老百姓向佛祖祈愿,佛祖派观音来救。观音施法,该地迅速隆起为高地,老百姓得以生还。民众为感谢佛祖,老百姓就把原来居住的地方称为“佛祖岭”。还有种说法,是该地在元代曾有一座禅寺,故名佛祖岭。当然,这些都只是传说。
不过,在以前的佛祖岭村,确实有一片山,算是高地,当地人称“大王山”,据说是明代藩王的墓葬所在地。该地还有个地名叫“二妃井”,附近有朱姓村民,不知道是否为藩王后代。现在的光谷网红打卡地“二妃山”,之前就属于佛祖岭村,这里曾经是垃圾填埋场,后经过改造修复,才有今天的靓丽容颜。
现在的二妃山公园
二妃山附近的光谷网球中心
说起流芳,这个武汉南郊的区域,曾经是武汉地图“消失的两厘米”,在以前的老版地图上是找不到的。但是这个曾经被忽视的农村地区,却和武汉城区有割不断的联系。该地区的行政区划沿革大致如下:
- 1950年,设流芳区
- 1955年,划入武汉市郊区
- 1962年,划归武昌县管辖
- 1997年,设流芳街道
- 2000年,原流芳街道的“五村一委”(关山、郑桥、茅店、周店、东山五村及政法学院居委会)由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托管
- 2005年,原流芳街道的佛祖岭等13村1委由东湖新区托管
- 2011年, 正式成立佛祖岭街道
从这个历史沿革看,流芳地区在1955年以前,一直隶属武昌县(即后来的江夏区),只有短暂的7年时间划归武汉市管辖。随着近30年的城市发展,特别是近20年划入东湖高新区后的发展,才彻底融入了武汉市的发展进程。
从地区范围来看,原来关山(抑或关山村)以前都属于流芳管辖。网上查询到的数据显示,以前的流芳镇辖区,有91平方公里,可见面积之大。
在以前,流芳地区良田遍野,是武汉南郊的“菜篮子”和“粮袋子”;现在,各种工厂、写字楼林立,成了武汉创业就业的沃土。
不过现在在地图上已经找不到流芳这个地名了,仿佛神秘消失了一样。说到这,不得不提一个小插曲:2001年,原江夏区龙泉乡划归到流芳街。龙泉和流芳合并后,辖区面积达到惊人的137.35平方公里。然而,仅过了4年,即2005年8月,原流芳街的13村1委划归武汉东湖高新区托管,剩下的龙泉乡就成为流芳街了,原来的流芳则改称佛祖岭。2010年,龙泉乡所在的流芳街也划归东湖高新区管理。2013年,流芳街更名为龙泉街道。至此,流芳作为行政区划地名,彻底消失。
江夏龙泉山风景区
现在人们指称流芳地区,一般说的就是佛祖岭。不过以前的流芳面积要比现在大得多。比如,以前属于流芳管辖的茅店、郑桥、周店、东山、关山(后改为关南)、政院居委会,现在划归关东街道;以前的梁山头和长咀,现在属于江夏藏龙岛经济技术开发区。
光谷四路流芳区域一隅
历史上,流芳原名叫“油坊岭”,据说古代此地曾有粮油榨坊。佛祖岭正式有这个名称,仅仅是从1983年开始,前身叫谭佛乡和佛岭乡。
流芳能查到的名人,好像只有一位,就是从流芳九夫村谭左湾走出去的京剧名家谭鑫培。
京剧谭派创始人谭鑫培
1946年,当时的湖北省民政厅曾提议,将武昌新县治选址在城东的油坊岭(即后来的流芳镇),并计划将油坊岭改为“流芳岭”,寓意新县城将流芳百世。当年11月5日,湖北省政府委员会第566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将武昌县政府迁至油坊岭(后改为流芳岭)的决定,并拨款1亿元作为迁移补助。
然而,因原武昌户籍众多人士反对,以及纸坊、金口等地提出的选址动议,最终将流芳作为武昌县城的决定作废,改为在纸坊建城。如果当初的决议成真,现在的佛祖岭就是江夏区的首府了。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今天的江夏纸坊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