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浙BA鏖战犹酣,赛场上球员们上演“巅峰对决”,赛场外,“跟着浙BA去旅游”的热潮也席卷浙江。各地巧借东风,将赛事带来的巨大“流量”转化成实实在在的游客“留量”,让篮球赛成为撬动文旅经济的新支点。
自浙BA台州赛事点燃以来,路桥区的“篮球夜市”随之火爆。各个镇及街道都安排了相应的露天休闲场所和餐饮酒吧,文旅活动层出不穷,让十里长街夜经济消费翻倍增长;在余杭,不断有球迷凭赛事门票,以六折的优惠价格游览良渚古城遗址公园等知名景点。目前各赛区正协同属地文旅部门,因地制宜设计推出“浙BA城市观赛+周末旅游”套餐,用门票串联起赛场周边的山海景区、美食、夜市等资源,推动形成“篮球+旅游”“赛事+休闲”的新型生活方式。
举办浙BA,初衷无非是让人们在享受体育比赛带来的快乐的同时,将“赛事流量”转化为“发展增量”。如何促进消费,一直是各地工作的重点,但是开辟一个新的消费赛道并非易事。以往的例子显示,类似浙BA这种小切口、强参与的草根赛事有着巨大的文旅消费潜力。比如贵州“村超”自2023年开赛以来,为举办地榕江县创造旅游综合收入近200亿元,使它从一个偏远小县成功跃升为GDP百亿县。而浙江经济发达,蕴含的消费潜力更大,这从企业的参与度就可以看出。比如最近在临平体育中心夏日晚风市集上,不少老字号也来为浙BA捧场,说明商家看好这事儿。
正如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陈广胜所说,浙BA非常规体育赛事,而是“体育+文旅”深度融合的新物种。这个新物种的优点在于,可携赛事之便,丰富消费场景、创新产品供给、活跃经济氛围。这就是浙BA最妙的地方,把“少数人打”变成了“所有人玩”,吸引更多市民、游客、球迷一起来浙江各地,游夜景、听夜曲、观夜舞、逛夜市、品夜读、尝夜宵。
在各地文旅“卷”出花来的当下,这种“非典型赛事”带来的消费水花,提醒我们供给侧改革依旧有不少文章可做,内需没有见顶,大家不是不乐意消费,而是需要更丰富的创意、更畅快的体验。从贵州村超到江苏苏超、再到浙江浙BA,地方民间体育赛事盛宴早已超越了赛事本身,其更深的意义在传递着一个信号:消费需求依然强劲,经济正展现出持续的韧性与活力。草根赛事,不只是全民狂欢,也是内需潜力的真实写照,它更像一记精准的“三分球”,稳稳命中消费市场的篮筐,给人们以信心:我们的经济依然蓬勃,蕴含无尽动力。所以,浙BA不只是好看,也是真的有用。(项向荣)
来源:浙江日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