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快看,热气球升起来了!待会我们去玩!”7月13日,正值周末,位于遵义市新蒲新区的芳华里3536文创园,热闹非常。
自上月月底,芳华里3536文创园一期对外开放以来,游客接踵而至。除热气球项目外,芳华茶馆、欢天喜地艺术空间、欢乐星际探索乐园等带有三线元素的项目,将游客带回了激情燃烧的三线建设岁月。
20世纪60年代,地处内陆的遵义山脉绵延、沟壑纵横,自然环境良好,矿产资源丰富,工业、农业基础较好,是三线建设的重要地区之一,一批三线企业相继建成。
随着时代的发展,昔日的国营洪江机械配件厂的厂区渐渐沉寂,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这些工业遗产的价值。芳华里3536文化创意园一期开园,标志着这片土地的华丽转身。
芳华里3536文创园占地面积300余亩,拥有独栋建筑86栋。在开发过程中,建设方遵循“修旧如旧”的理念,将工业遗产与现代创意有机融合。园区内,红砖厂房、老机床、旧仓库等元素被保留下来,成为文化创意的载体。艺术家们在这里举办展览,设计师们在这里开设工作室,年轻人在这里体验时尚与艺术的碰撞。园区内不仅有专业的滑翔伞训练基地、马术训练营,还有独具特色的多肉花卉主题餐厅、两栖动物科普馆等,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体验。
“我带小朋友一起来体验了很多富有回忆感的小游戏,这里可玩可吃可学的东西很多,让我感受到了浓厚的文化氛围,体验感非常好。”市民卢玉洁说。
“虽然我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但能够感受到前辈们的奋斗精神和淳朴感情。今天来到芳华里3536,感受那个年代的文化氛围,非常有感触。”市民田佳怡说。
从工业的沧桑印记到文化的绚丽华章,三线工业遗存不仅是城市的文化瑰宝,更是时代演进与发展的见证者。
在遵义汇川区,1964文化创意园也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众多游客的目光。
“妈妈,您看,我的花绣成这样了!”9岁的萌萌抬起头,展示她的作品。
在遵义1964文化创意园的遵匠非遗文创工坊内,刺绣针在一群孩子的指尖飞舞,针尖轻挑细线,在布面上落下星星点点的色彩。
这家工坊依托非遗代表性项目、传统手工艺,开展非遗保护传承的同时开设体验项目,深受游客和市民的喜欢。目前,工坊已开设了掐丝珐琅、蓝染、油纸伞彩绘、绒花、拓印、竹编、刺绣等9个非遗体验项目。
工坊负责人谈亮告诉记者,自2023年6月运营以来,非遗体验项目吸引了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参加,还有多家公司企业组织员工到工坊开展团建活动。
1964文化创意园的前身是三线企业贵州长征电器集团公司长征十二厂,占地105亩。创意园围绕创意、时尚、休闲、怀旧四大主题,划分为文化创意区、三线建设博物馆、旅游休闲区、艺术广场区、管理服务区五大功能区。不仅有美术馆、文创雕塑、美食文创街区、时光杂货铺等景点,还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和展览,让游客们深刻感受到那段历史的厚重与温度。
据了解,通过“现有空间提升改造、新建业态补充完善、体验式创新运营”的方式,遵义市一座座承载着城市工业记忆的遗存实现了从活起来到潮起来,再到火起来的华丽蝶变。目前,该市正着力打造新型城市公共文化空间,打通文化惠民“最后一公里”,满足市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孟锦群 吴浩宇
编辑 程佩佩
二审 谢国欢
三审 唐正平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