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札记〕李建学
庄里镇是一个有故事的地方。
(庄里火车站一角,2015年冬拍摄。)
昨天上午,我们一行六人驱车游览了富平县城,明白了富庶平安的寓意,被石川河的柔美和中华郡的热闹触动。午餐在御品老碗品尝过富平蒸饺等小吃,一路随着灿烂的蔷薇花到庄里镇去,先找到镇子附近的永安村,看过强强驻村的工作生活环境,再次穿过庄里镇往北,到耀州去探寻陈炉古镇。
(强强驻村的办公楼,120师抗日誓师的庄里镇永安村。)
在庄里,看到这个比甘肃很多县城都要发达的镇子,想起几次到这里的往事,对这个亲切的地名再次满怀感激。
庄里镇地处富平县西北部,安详富庶之外,拥有8万多人口,发生过不少大事。1937年9月2日,八路军120师在庄里镇举行抗日誓师大会开赴前线。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长庆会战指挥部一分部曾驻地庄里,并在这里钻井试探,随后才向北搬迁到富县踏上陕北油气勘探开发的主战场。
(微电影《血脉》宣传画。)
这些重大历史事件之外,我与庄里镇也有点小事。先是通过这里到北部的薛镇一带去,考察并拍摄过地质露头剖面;后来在庄里火车站,参与了一部微电影的拍摄。
2015年11月,正在临潼参加工会主席培训班的我,应邀加盟油田团委微电影《血脉》脚本的修改。12月4日,我随摄制组一同赶到庄里镇,在火车站参加了第十二幕的拍摄。
(那时的老汉还精神,戴上帽子显年轻。)
这一幕,主要表现“跑步上陇东”的故事。一队从玉门来的参战“将士”在咸阳下了火车,因为交通工具奇缺生产任务紧急,大家动员起来,拉着架子车步行300多公里到陇东的庆阳去。期间的车站大场景、主要人物“过家门不入”等情节,石油人激情飞扬奔赴会战的记忆,亲切感人。
(拍摄情景之一。)
20多分钟的微电影《血脉》,通过三代长庆人的故事,以石油精神的“血脉”传承,演绎了油田40多年的发展变化。
我是头一回到片场,除了关注演员的台词表达,抓拍了180多张图片,还亲手参与搭设拍摄需要的外景;在阳光明媚的寒冷里忙碌一天,午餐体验了片场盒饭,跟来自油田五六个单位的演职人员交流,增长了见识。
(全体演职人员,都在庄里镇火车站吃盒饭。)
更没有想到的是《血脉》的多次获奖,让我对微电影有了惊掉大牙的理解与认识。作为挂名编剧,我的贡献微不足道。应该说的是作品获得的奖项,给我的写作特别是重新认识新媒体优势,有了警醒般的启示,也不乏喜出望外的喜悦。
(我是唯一一次吃片场的盒饭,所有的参与者都是油田职工。)
在西安,《血脉》先获长庆油田首届新媒体文化大赛“十大文化精品”奖。送到北京,《血脉》再获“重塑形象·从心出发——中国石油新媒体大赛”一等奖。随后在山东潍坊,《血脉》荣获“中国金风筝国际微电影节“金风筝”•十佳编剧奖”。几个月后在云南临沧,《血脉》幸获第四届亚洲微电影艺术节“金海棠奖•最佳品牌奖”。
(拍摄情景之二。)
差不多十年前的往事,不少的人已经模糊;车子走在庄里镇绿油油的麦田间,《血脉》的主题歌从心头唱起。
在元龙方言中,庄里就是村子里(边)的意思。你(niu)庄里,我(ao)庄里,都是咱永远的庄里。
2025年5月3日晨于西安•家中。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