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志芳
在广袤的中原大地,河南南召太山庙乡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魅力。这座看似平凡的乡镇,却因孕育了两位非凡的“圣人”——真武大帝与太极真人,而被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着别样的光芒。
太子山上白鹿岭有一座山坡叫凤凰坡。当地有俗语叫“凤凰坡上,凤凰落,凤凰落在凤凰坡。南武当,北五朵,龙脉福地凤凰坡。”这里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女娲娘娘当初补天时候,随女娲娘娘一起的是一只美丽的七彩凤凰,这只七彩凤凰衔五彩灵石而来助女娲娘娘补天,最后耗尽自身灵力,散尽修为后,七彩斑斓的羽毛散落人间,而幻化成凤凰坡。后来真武大帝和太极真人两位圣人在这里修行得道,故后人称之为“凤凰坡两圣故里”。
第一位圣人真武大帝,作为中国神话传说中的北方之神,威名天下。他的传说源远流长,在道教神仙体系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是赫赫有名的玉京尊神,如今湖北武当山供奉的主神便是真武大帝。关于他的身世,有着诸多神秘的传说,一说他是盘古之子,亦是龙族始祖祖龙;又有传说称他曾降世为伏羲,是炎帝和黄帝的父亲,被尊为中华祖龙 。在北宋时期,真武的形象还是龟蛇,到了南宋,逐渐演变成人的形象。据《元始天尊说北方真武妙经》记载,真武帝君乃是太上老君第八十二次变化之身,相传他本是净乐国太子,历经修炼与磨难,最终得道飞升,肩负起镇守北方的重任。太山庙乡作为真武大帝的相关发源地之一,与这位尊神的传奇紧密相连,当地流传着更为原汁原味、生动鲜活的关于真武大帝的故事,承载着民众对他的敬仰与尊崇,那些古老的传说在岁月流转中口口相传,成为百姓心中永恒的信仰之光。
第二位圣人太极真人张三丰,原名张通,字君实,号三丰。生于公元1247年5月25日,明永乐15年(公元1417年)仙逝,享年170岁。是全真教道士,武当道教内家拳的创始人,中国道教武当派开山祖师。明朝皇帝极力推崇,明英宗赐封为“通微显化真人”,明宣宗封他为“韬光尚志真仙”,明世宗也封他为“清虚元始真君”。前些年南召县太山庙乡口子河小山坡西发现了“张三丰故里”石碑,这通碑背后,就是他修行的草庵遗址,碑上面记有“1917年立”,“张三丰初居此地,道成于天宝观”。清乾隆十一年《南召县志》卷二中也有记载,今南召县太山庙乡和小店乡交界处的口子河太子山上就有一个道观,据老一辈人讲张三丰就曾在那里修行过。这又为太山庙乡增添了一抹神秘而深邃的道家色彩。虽然对于太极真人具体所指,道教中存在不同说法,但在太山庙乡的文化脉络里,太极真人有着独特的地位。传说中的太极真人张三丰在这片土地上隐居修行,感悟天地大道,参透阴阳变化,将道家的智慧与功法在这里传承发扬。他的修行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乡人追求内心的宁静与精神的升华,成为太山庙乡精神文化的重要源泉。
太山庙乡,这片神奇的土地,不仅孕育了两位圣人,自身也在岁月的洗礼中不断发展。
近年来,太山庙乡坚持以产业化思维发展现代农业,大力实施龙头企业壮大、产业发展提升等“五大行动”,积极培育壮大肉牛养殖(赵昭肉牛养殖合作社)、中药材、品种桃等优势特色产业。全乡存栏牛4126头、种植中药材2600亩、品种桃1000余亩,形成了差异化、品牌化、规模化的发展趋势。同时,围绕“仓储物流、中药材种植加工、现代循环农业”三大产业形成规模集群,全力建设“冷链仓储物流园、循环农业产业园、生物医药产业园、红色文旅融合园”四大特色园区,致力于构建“农旅 + 军民”大融合的特色乡镇。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太山庙乡始终没有忘记传承和弘扬自身独特的文化。真武大帝和太极真人的传说,成为了当地文旅发展的重要依托。小金顶作为与两位圣人渊源颇深的地方,北依伏牛山余脉,南瞰鸭河口水库,植被覆盖率高达90%以上,风景秀丽。这里因山势形如展翅凤凰而得名,又以真武大帝及三丰始祖的初始道场而闻名,被誉为中原道教秘境。每逢初一十五、香节,信徒们纷至沓来,法事之时,四方灵气汇聚,尽显道家的神秘与庄严。
太山庙乡,这座因一乡出两圣而闻名的乡镇,正凭借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自然资源,在新时代的浪潮中稳步前行,续写着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前来探寻它的神秘与美好。
(南召县崔庄乡中心学校张红阳供稿)

作者简介
张志芳,1957年生,男,汉族,汉语言文学专科毕业,中学高级教师,南召县十佳教师,南阳市优秀教师,国家级骨干教师。论文、小说、散文、诗歌、故事、历史研究文献资料,曾在县、市、省、国家级报刊及网络平台上发表。
省、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县民协副主席、收藏专业委员会副主席,南阳市民俗研究会会员,南召县文学艺术研究会理事,南召县政协文史委资料研究员,政协南召县委员会智库专家。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