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水拍,激荡着千年云崖的暖意;大渡桥横,凝固着铁索凛冽的寒霜。这片曾被历史涛声浸润过的川藏大地,如今正凭借水电工程之笔,在金沙江穿流的莽莽群山间,续写着新时代的壮丽新篇。
沿着江流的脉络前行,深入海拔近3000米的山腹之中,由中国能建葛洲坝二公司承建的拉哇水电站泄洪系统工程2号溢洪洞,正以艺术般的质感,无声诠释着中国基建的传奇。这里无需任何滤镜修饰,那混凝土铸就的平滑表面,便是最有力的技术注脚。
极限挑战:毫米级精度下的攻坚之路
中国能建葛洲坝二公司承建的泄洪系统是电站的主体工程之一,承担着高效泄洪、生态放水的重要作用,作为泄洪系统控制性工程的溢洪洞,呈宽15米、高24米的城门拱形,单洞最大泄量4488.19立方米每秒、流速高达44米每秒,每秒能填满近两个标准游泳池,为当前在建溢洪洞流速、流量世界之最。当高速水流裹挟着泥沙猛烈冲刷洞壁,宛如一条“液态砂轮”对洞壁进行疯狂打磨,对混凝土表面抗冲耐磨度的考验,远超常规工程标准。
“在确保设计指标与规范要求都达标的前提下,我们选择向毫厘之间寻求极致,在无瑕之处追求完美”,项目总工程师任维维轻抚洞壁,语气沉静而坚定,“每一处壁面、每一块底板都力求平整光洁,每一道接缝、每一个棱角都追求密合规整。正是靠着这份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执着,我们最终将溢洪洞边墙和底板表面不平整度精准控制在2毫米以内,真正实现了‘光滑如镜’的效果。”
然而,这份毫米级的精度,得来十分不易。特大断面开挖精度的要求,复杂地质条件、狭窄浇筑空间的限制,以及高海拔导致设备工效的降低——诸多严峻挑战如横亘在“工业信徒”朝圣之路上的重重阻碍。中国能建葛洲坝二公司项目团队把困难当作垫脚石,把干劲化作催征鼓,凭借卓绝的智慧与坚韧的意志,在一次次的反复纠偏试验中,最终铸就经得起时间检验的大师级品质。
水影晶洞:硬核浪漫里的家国情怀
踏入拉哇水电站溢洪洞,抬眼望,洞内高墙对立,水帘裹挟凉意扑面,灯影交相辉映,如同进入传说中的“水晶宫”。目所及,巨大的城门拱形廊道如同遒劲有力的巨龙,在空旷中向幽深延展。中国能建葛洲坝二公司建设者以匠心为尺,以精准有力的线,流畅婉转的弧,光洁如镜的面,在平滑的底板完美复刻下,绘就刚柔相济,具有工业美感的立体画卷,彰显着工业文明的磅礴伟力。
目光掠过,高处水帘垂落,水珠飞溅,灯光下连缀成银色光带。低头看去,明镜般的底板清晰映照着水光、灯影与拱顶轮廓,上下相映。触感可及,边墙冷峻坚实,肌理间透出玉石般的细腻。在这片光影交织的空间里,两面鲜红的旗帜静静垂悬。那抹红色,炽热而庄重,无声地穿透机器的喧嚣与水流的奔涌。
“星河垂地泻无声,长街十里灯;光浮车漾似舟轻,水晶界里行”。这深藏于山腹的工程杰作,是建设者经年累月匠心打磨的结晶,得益于装备的持续迭代与工艺的不断精进。洞中景象,虽无雪山圣湖的空灵辽远,却无声铭刻着移山填海、重塑山河的信念与力量。
砼皮铁骨:建设者的荣誉徽章
“以墙为镜,此生可鉴”。这句沉甸甸的话,感发于粗糙手掌与洞壁光滑镜面相触的瞬间。每当掌心的老茧轻轻拂过那光洁的洞壁,脸上质朴而灿烂的笑容油然而生,早已刻进眉宇间职业的自信与荣光更显光彩夺目。中国能建葛洲坝二公司技术员小杨的朋友圈里,安全帽檐角下,洞壁上那抹曾穿透光影的红静静铺展;激光测线的轨迹,在镜面上划过,宛如科技的笔尖写下的诗行。这些习惯了隐身于钢筋水泥丛林背后的身影,此刻都立于“镜”前,用最真实的笑容,为这座凝聚着青春、汗水与智慧的工程代言。
“这面墙,就是我们用岁月铸就的徽章!”躬耕水电行业二十五载的施工管理部主任赵术军,声音里既有高原风沙磨出的厚重,又藏着与山河较劲后的坚定。在这海拔近三千米的战场,1400多个日夜,他带领班组与严酷环境、复杂岩层、狭窄空间死磕,琢磨深山,砥砺初心,料胶成型,奋楫笃行,在山水间刻下了速度与精度的印记,用实际行动践行中国能建葛洲坝人水电报国的初心。
无字丰碑:献给山河的光影情书
古人“以人为镜明得失”,今人“以墙为镜鉴初心”。这深嵌于山腹之中的镜面洞壁,恰似一座巍然矗立的无字丰碑,不仅细腻镌刻着“精益求精”的工匠之魂,更映照着中国能建葛洲坝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铁军底色和“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的高原奋斗品格。
当金沙江水以雷霆万钧之势奔涌穿过这深邃的洞室,那光滑如镜的洞壁上,流动的光影与磅礴水流的倒影交织共舞。那浩瀚的韵律,便是新时代水电建设者,用家国情怀献给壮丽江河与伟大时代最深沉、最璀璨的“光影情书”。
立足新阶段新起点,这封献给壮丽山河的情书依然在深情续写:红色血脉化作开山巨斧,铁军精神凝为穿云长灯。中国能建葛洲坝建设者将继续以敢为人先的勇气凿刻世纪工程,以永不言弃的毅力浇筑山河勋章,以创新超越的智慧铺就光明通途。(中国能建葛洲坝二公司 王岩)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