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荔波县以打造世界级旅游景区、建设一流旅游城市为目标,将“提升优质旅游住宿产品供给”作为推动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引擎,以推进“规范旅游民宿提档升级试点”省级“一县一试点”为契机,突出建设差异化、产业集群化、管理规范化、营销品牌化,推动旅游民宿高质量发展。目前,全县有旅游民宿722家,同比增长4.18%,其中省级金山民宿5家、银山民宿12家,接待床位1.7万余张。2025年“五一”假期,全县民宿接待过夜游客8.2万人、同比增长57%。
一、突出特色,推动民宿建设差异化。一是县城民宿围绕历史文化建设。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系统梳理古建筑、古街巷、名人故居等历史遗存,县城民宿群以荔波古镇为核心发展建设,建筑风格以明清徽派为主,延续乾隆年间荔波石城历史文化,融入青砖黛瓦、马头墙等古典优雅元素,打造江南水乡式的小桥流水四合院,营造宁静优美的入住氛围。同时,鼓励经营主体借鉴荔波当地传统建筑特点,采用小青瓦、木质结构等设计改造庭院或天井,构建“一院一典故、一房一记忆”的历史文化空间。如,荔波古镇“等你客栈”,采用灰砖黛瓦的仿古建筑风格,徽派檐枋搭配特色雕刻艺术,将中式闲庭与西式建筑氛围完美融合。二是景区民宿围绕山水风光建。依托小七孔景区、茂兰景区周边自然山水资源,打造集生态观光、休闲度假、户外运动于一体的特色民宿集群。坚持“显山露水、融入自然”的原则,采用原木、夯土、茅草等天然材料,实现民宿与喀斯特地貌、原始森林、溪流瀑布等景观和谐共存。同时,民宿外观注重突显山水轮廓,以错落有致的坡屋顶、通透的玻璃幕墙,将窗外山水美景引入民宿,实现“房在景中、景入房内”。如,小七孔“齐宿·拉珈民宿”依山而建,整体外观风格以亲山亲水为主,客房内配置全景落地窗,清晨可观云海,傍晚能赏落日。三是乡村民宿围绕民族风情建。以布依、水、苗、瑶等少数民族村寨为载体,通过盘活闲置资源、引入社会资本、发挥国资引领、鼓励创新创业等方式,深挖独特的民族文化,围绕建筑风貌、传统技艺等,打造“一村一特色、一寨一风情”乡村民宿集群。鼓励支持群众和村集体保留并还原布依族石板房、水族干栏式建筑、苗族吊脚楼、瑶族禾仓群,采取当地石材、木材、竹子为主要建材,辅以民族特色刺绣、银饰、蜡染等非遗元素,实现民宿建设与村寨风貌浑然一体。目前,瑶山古寨“瑶池小七孔民宿”获评全国首批国家级甲级民宿,连续两年上榜中国黑松露奖——年度精品民宿Top100。
二、要素保障,推动民宿产业集群化。一是土地支持。依托荔波作为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国家级试点政策,出台《荔波县规范旅游民宿提质升级工作方案》《荔波县支持民宿产业发展实施意见》《荔波县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在用地审批、证照办理、税收优惠等方面为民宿项目落地提供有力保障。建立专项激励机制,对获评星级民宿的经营主体给予资金奖励,进一步吸引民宿企业入荔投资发展。2023年试点实施以来,累计入市交易土地58宗184.3亩用于发展民宿项目。先后引进培育鸾喜·云舍人文、汀山·蕉下等10余家中高端民宿,民宿品牌连锁化率增长至23%。二是金融扶持。统筹中央、省、州旅游产业化基金,设立民宿业发展资金池,用于民宿项目贷款贴息、业态升级等事项。健全完善“政银企”合作平台,联合荔波农商银行,按照“无抵押、纯信用”贷款模式,推出最高可达200万元的“民宿贷”“旅优贷”等专属金融产品。针对荣获“特色”“精品”“示范”等级的民宿业主,贷款额度最高提升至300万元,着力破解民宿发展融资难问题。目前,累计向上申报各类民宿产业发展基金1600万元,发放民宿业贷款4226.5万元,帮助65家民宿完成升级改造。三是人才支撑。构建“培训+实践+输送”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联合贵州大学旅游与文化产业学院、贵州旅游职业学院等院校,开设民宿管理、民族文化传承等定制化课程,每年定期组织民宿从业人员开展服务礼仪、营销策略等专题培训,提升行业技术和服务水平。搭建人才实训基地,邀请行业专家进行帮带指导,通过“订单式”培养、实习就业联动,定向输送民宿管家、运营经理等专业人才。目前,累计培养民宿管理人才30余名;香篆荔舍、等你客栈、齐宿·拉珈瑶族主题民宿管家,获评贵州省民宿管家职业技能大赛“金牌民宿管家”。
三、严格标准,推动民宿管理规范化。一是部门联动管。建立健全常态化联合执法监管机制,统筹文旅、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力量,出台《荔波县民宿安全管理规范》,加强对辖区民宿全方位监管,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探索“部门联动快速定损、专项基金先行赔付”的“荔即解”机制,加强民宿警情、矛盾纠纷等综合分析研判,依法查处损害民宿规范运营的违法犯罪,护航民宿产业健康发展。2024年以来,部门联合开展监督检查50余次,涉旅纠纷平均处置时间减少至2小时,化解率达96.8%。二是协会自律管。组建荔波县民宿协会,制定《荔波民宿协会章程》,依法设立乡镇民宿协会和荔波民宿管家工匠创新联盟等自治组织,推动民宿会员实现自我管理、自我规范。充分发挥行业协会自律和纽带作用,引导辖区民宿经营者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执行国家政策,在业务主管单位指导下参与县内民宿酒店评级、培训、监督等工作,提升旅游行业监管水平。目前,黔南州民宿协会荔波分会共有会员266人,先后与广州等地民宿协会举办交流沙龙、业务培训20余期次。三是游客评价管。畅通去哪儿网、携程、美团等线上留言评价渠道,明确专人适时监测,定期收集汇总、分析反馈游客评价及诉求;线下在景区游客中心、民宿前台等放置留言簿,安排专人对游客提出的即时需求当场响应处理,提升游客住宿认可度和满意度。目前,累计收集游客意见建议128条,问题处置率和满意度均达98%以上。
四、多管齐下,推动民宿营销品牌化。一是线上平台广泛推广。深度整合OTA平台与新媒体传播优势,与携程、美团等头部在线旅游平台达成战略合作,开设荔波民宿专属线上专区,通过特色页面展示、精准流量推送等方式,提升民宿曝光度与预定转化率。在抖音、小红书等平台搭建内容转播矩阵,围绕民宿特色景观、在地文化体验等主题,策划并发布宣传短视频、图文笔记,与旅游达人、网络大V联动推广,进一步扩大荔波民宿影响力。2024年来,累计发布“民宿+”联合营销宣传视频、公众号3000余条,线上预订民宿游客达100余万人次。二是线下瞄准重点推。针对亲子家庭、年轻背包客、银发康养群体等不同客群,聚焦贵阳、南宁、广州等周边重点城市制定差异化营销策略,在高铁站、机场、景区游客中心等重要交通枢纽与旅游节点,设置大型LED广告屏与宣传展架,吸引游客入住打卡。定期组织民宿行业参与各类旅游推介会、展会,通过现场讲解、互动体验等方式,精准定位目标客群,提升荔波民宿知名度与美誉度。2024年来,累计到贵阳、广州等12个省内外重点城市开展联动营销。三是行业互助合力推。依托全域旅游交通线路网,引导支持民宿与旅行社、景区景点等建立长期合作,设计开发“民宿+小七孔”“民宿+研学”“民宿+度假康养”等旅游产品,为游客提供住宿游玩一条龙服务。围绕游客多元化需求,鼓励精品民宿集群联动,开展业务互通、客满互推、出行互送。目前,推出荔波玩水避暑、探秘山水精品旅游线路12条、“支支串飞”线路5条。(省委改革办根据荔波县委改革办材料整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