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海淀分局(以下简称“规自海淀分局”)获悉,海淀区顺利完成东埠头排洪沟水流资源确权登记,该项目作为全市首例完成登簿的水资源确权项目,标志着北京市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取得重要突破,为首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和产权支撑。
按照上级关于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的决策部署,规自海淀分局牵头成立区级工作专班,统筹协调海淀区水务局、海淀区园林绿化局、相关街镇等近20个部门,构建“政府主导、部门协同、技术支撑、公众参与”的一体化工作机制。
在技术路径上,创新采用“空天地一体化”调查模式,综合运用高分辨率卫星遥感、GIS空间分析及实地核查等手段,严格遵循“通告——权籍调查——审核——公告——登簿”标准化流程,确保登记单元界线精准划定、权属清晰无争议、程序依法合规、成果真实可靠。
针对东埠头排洪沟这一重要水流资源的确权工作,规自海淀分局联合海淀区水务局、属地街镇及技术单位精准施策:依托高精度遥感影像解译、三维立体测绘等技术,全面调查水域范围、权属界线与生态功能,形成全域自然资源“一张图”;通过多部门联合踏勘、数据交叉核验与专题协调会商,确保界线清晰、权属无争议、管制要求明确;坚持“开门搞登记”,在全区广泛张贴通告,充分保障公众知情权与参与权。
规自海淀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东埠头排洪沟水流资源确权登记的成功完成,具有多重深远意义:通过明晰自然资源产权主体和边界,实现资源资产“户籍化”管理,为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生态补偿机制完善及环境执法监管强化提供了法定依据;登记成果将直接服务于自然资源资产有偿使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改革任务,助力构建“权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资源管理体系;作为全市首例,该项目为首都探索超大城市自然资源精细化管理贡献了实践样本。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斌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