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福寺位于太原市西北24公里的崛 山景区之内。该寺始建于唐代,初名崛[岭] [围]教寺,明洪武年间重建,明弘治年间改名为多福寺。
经过一段时间的攀爬,我们终于来到了山顶,再往下走一段,多福寺静静地矗立在眼前。红墙碧瓦,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庄严神圣。
走进山门,便是天王殿,殿内塑有哼哈二将和四大天王,他们形态各异,栩栩如生,仿佛在守护着这座古寺。穿过天王殿,眼前便是寺院的主建筑——大雄宝殿。大殿宏伟瑰丽,面阔七间,进深五间,四周围廊,前后出檐均有明柱,屋顶四周琉璃剪边。殿内供奉着三佛四菩萨,中间是释迦牟尼佛,两边是药师佛和弥陀佛,普贤、观音、文殊三位菩萨分立三佛之前,另在释迦佛背后还有一尊倒坐观音。这些佛像和菩萨像,雕塑丰腴、线条柔晰,造型娴雅,表情祥和。
而大雄宝殿内最让人惊艳的,当属那84幅明代壁画。这些壁画分布在大殿的东、西、北三壁,以连环画的形式描绘了释迦牟尼佛的生平事迹。画面上,人物形象逼真,线条流畅,着色讲究,立体感强,生动地展现了佛教故事中的种种场景。
离开大雄宝殿,来到二进院,主体建筑藏经楼映入眼帘。这是一上阁下洞的双层复合体,六根大柱把上下紧紧连在一起,浑然天成。洞名乘息洞,阁曰文殊阁,洞门石柱上淋漓酣畅的墨迹为傅山先生手书,颇为珍贵。藏经楼东侧的红叶洞,是傅山先生曾经读书行医的地方。站在红叶洞前,仿佛看到了傅山先生在这里潜心研究学问、为百姓治病的情景,心中对这位明末清初的学者充满了敬意。
继续往后走,便来到了三进院的主建筑千佛殿。殿内供三世佛、四大菩萨,三面墙壁共有870多尊佛像,让人眼花缭乱。殿前的牡丹池内,原有500多年前的牡丹,可惜被毁,如今只留下了空荡荡的池子,让人不禁为之叹息。
多福寺,不仅是佛教文化的瑰宝,也是太原人民的骄傲。
并州新闻 晓 星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