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晚,籺村好心舞台灯火璀璨,一场融合舞蹈、歌声、器乐与互动的夏夜文化盛宴在此上演,现场掌声不断,欢声笑语交织成夏夜美丽风景。
每到周三夜晚,茂名市茂南区站前街道籺村都常态化上演此类文化惠民活动,成为当地居民和游客夏夜纳凉、享受文化生活和夜间消费的亮丽名片。
文化有层次,消费活力涌。人间烟火气,在籺村有新潮与热闹的精彩。今年6月底,籺村入选广东省乡村旅游夜间消费热点榜单,成为茂名市唯二上榜的景点。
籺村火热,与站前街道站北商圈的热闹相辅相成,这是茂南以党建为引擎激活基层治理,加力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撬动商圈经济的生动注脚。
夜经济里的文化味
夜幕降临,籺村华灯初上,美食小吃摊位前热气升腾,蚝炸的酥脆香气与盐焗鸡的醇厚滋味交织,吸引着络绎不绝的食客。
籺村负责人介绍,这个占地1.2万多平方米的特色街区,统一管理客流量翻倍,日均可达三四千人。
谁曾想,这里曾门庭冷落、无人问津,一度陷入经营低谷?
2022年2月,总投资3000万元的籺村建立,设置超50间铺位。引入高州籺、电白蚝炸等20种非遗美食,打造“一档一品”的文旅消费场景。消费场景有了,如何盘活是个关键问题。
“夜经济不能只有吃,还要有看头、有玩头。”籺村负责人介绍,2025年,打造的“好心舞台”,既为文艺爱好者提供展示平台,也延长了游客停留时间,实现周周有戏睇,晚晚有美食。
今年4月底,籺村前的停车场建成,站前街道在“门口”办起夜市,化堵为疏,让站北、站南片区的走鬼档有了“安身”之地,升腾起浓浓人间烟火气。6月初,街道成立了11支以党员骨干为核心的义警巡逻志愿服务队。这支队伍常态化开展安全巡查,为夜市的繁荣有序构筑起安全后盾。
“这里可以容纳85个摊位,目前有超60个摊位进驻,每月收取500元一个摊位的费用,水电、清洁、管理都包了。”该夜市相关负责人说,烧烤、簸箕炊、吊烧鸡、咖啡、茶饮等特色美食样样俱全,市区前来打卡的食客可多了。
该负责人说,接下来将继续密切与管理部门、商户沟通,调整优化品类组合,加强卫生和安全管理,让食客有一个干净、舒适的消费环境。
瓦房里的新商机
“站前”“站北”,意味着该街道是临近茂名火车站的第一站,五湖四海游客的必经之地,还有着主城区的人流优势。然而,在茂南区城市更新的进程中,街道面临控规掣肘与土地资源紧缺的挑战。
面对困境,该街道以基层党组织为引领,以“绣花功夫”精雕细琢,在车上学、苏上学等村落创新探索“瓦房经济”发展路径。
思路既定。街道组织力量对辖区存量资源进行摸排登记,坚持因地制宜、一村一策,深度挖掘其潜在价值。
低埒村借势毗邻北站商圈的区位优势,着力优化环境与服务功能,吸引和服务于外来流动人群;车上学村则联动籺村,营造吸引年轻消费群体的特色氛围;苏上学村把握高凉南路开通及沿线风貌提升的契机,打造精品私厨小院群落……
走进车上学村,复古餐饮店、文艺咖啡厅和网红摄影工作室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青砖灰瓦与现代霓虹交相辉映,16栋岭南特色瓦房形成“车村友社”新消费场景,迅速成为年轻人打卡热点。
通过修缮活化传统瓦房,引入新兴业态,站前街道让老旧建筑焕发新生,走出一条融合“保留历史风貌、盘活沉睡资产、发展特色经济”的突围之路。
“高凉南路打通后,村子成为了连接新老城区的‘黄金走廊’,瓦房的古朴风格反而成了卖点。”苏上学村党支部书记说,街道盘活闲置旧宅26间,吸引了餐饮、文创、零售等多元企业落户。
站前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瓦房经济”模式推行后,村民房屋租金收益平均提升超300%,吸引日均客流突破1000人次。
党建“穿针引线”
“坐公交请到广场西头,打出租车在广场东头。想尝尝地道夜宵?往籺村走!美食好吃,表演热闹着呢!”站前街道的党员志愿者热情指引,又将温水递给三位拖着行李的年轻旅客。
这个设在茂名北站房出站口的红色驿站,自2023年成立以来,已成为服务旅客超4.6万人次的“暖心第一站”,让初抵茂名的旅客第一时间感受到这座“好心之城”的温度。
站前街道以站北路为主线,低埒村、车上学村、苏上学村、1959文化创意街、籺村串联起“夜经济走廊”。以“统一规划+文化赋能”破局,收获烟火夜市特色街区。
如今,站北商圈汇聚嘉燕盈汇国际、天一国际等商务楼宇,籺村、文创街等特色街区,以及丰富酒店餐饮娱乐设施,共绘繁荣商景。
党组织根系深扎进站北商圈。酒店、住宿、餐饮等业态的党员经营户主动挂牌亮身份、践承诺,带动商圈投诉率逐年下降;楼宇议事厅凝聚共识,实现组织覆盖与产业升级相互促进,持续汇聚起商圈发展的向心力。
寻常巷陌如何打造成特色美食街区?在文光社区文光二街,站前街道统一设立醒目地标,积极利用短视频平台及本地论坛进行推广、制造网络热度,吸引食客打卡,有效整合了29家分散经营的牛杂店铺,形成集群效应。
品牌效应与客流激增双重驱动下,街区活力迸发。“肥妹牛腩档”“化州刘记牛杂”等老字号日均营收猛增35%,这条承载着城市记忆的老街,在袅袅汤香中诠释着老味道,焕发新活力。
“从红色驿站服务、楼宇党委覆盖,到籺村夜经济创新和特色街区建设,党建是看得见的生产力。”站前街道党工委书记王伯利说,街道将持续深化党建与商圈发展融合,推动站北商圈迈向更高品质、更强活力、更优体验,惠及市民,书写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撰文:颜志雄 通讯员 陈碧 杨宇君
【作者】 颜志雄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