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二环里度过了大半生的老两口,做了一个令人意外的决定:卖掉南城的老房子。这个决定让不少老邻居感到困惑,认为他们在“胡闹”。然而,这对夫妇心中有着明确的目标——寻找一个充满生活气息、节奏缓慢、美食丰富且有利于健康的地方。他们的选择落在了成都,开始了“出京入蜀”的新旅程。

在成都浣花溪旁,他们租下了一处带小院的一楼老宅,每月租金3200元。对于这个新家,两人非常满意。院子里种满了房东留下的竹子,微风拂过时沙沙作响。老太太喜欢在院中摆弄四川特色的折耳根,而老头则更享受他的闲适时光,在竹藤椅上泡上一杯盖碗茉莉花茶,摇着蒲扇度过悠然的午后。
他们所居住的位置极为便利,出门左转步行十分钟便是杜甫草堂,右转五分钟即可到达热闹非凡的青羊小区菜市场。“你们北京人呀,快来尝尝这物价!”老太太常常在视频通话中这样向亲朋好友介绍。她提到,在这里,只需几块钱就能买到新鲜丰富的食材,而在北京,同样的钱只能负担一份外卖的费用。

成都的美食种类繁多,十元的豆花配酥肉锅盔让人吃得心满意足,十五元能在人民公园享受一次舒缓的掏耳朵服务。夜晚,老头爱去体验成都特有的夜市文化,品尝建设路上15元一碗的蹄花汤,赞叹其软烂可口的口感和独特的蘸料。
除了品尝美食,他们的日常生活也安排得丰富多彩。老太太每天清晨前往杜甫草堂进行晨练,学习太极和剑术,并报名参加了社区老年大学的蜀绣班,认真地学习刺绣技艺。而老头则偏爱到鹤鸣茶社与朋友聊天,六元一杯茶便能消磨整个下午,甚至在宽窄巷子外的象棋摊结识了新棋友,一起计划着探访青城山的自然美景。
他们与当地居民相处融洽,尽管语言不通,却并未感到孤单。老太太通过与菜市场的摊主交流,逐渐了解了哪里的兔头最美味,哪家的鹅肠最新鲜。“张嬢嬢邀请我去彭州采薄荷!”、“老王叔说新都的桂花开了,快去桂湖公园喝桂花茶吧!”老两口在成都的社交圈比在北京时更加活跃。

自搬迁至成都后,两位老人的精神状态明显改善,身体健康状况亦有所提升。尤其是老头长期困扰的慢性支气管炎症状减轻了许多。他感慨道,“少不入川”这句话背后的深意,如今才真正体会到。成都的日子就像那杯盖碗茶,“越泡越有滋味”。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