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晴天暴晒汗如雨下,雨后更是如“蒸笼”。而在县市新城的山间野外,溪流淙淙,微风徐徐,不仅可以玩水乘凉,露营、烧烤、水上项目选择多多,一个周末就能畅享夏日限定快乐。
7月25日,成都日报锦观新闻直播聚焦耍水胜地,带你躲进25℃清凉,引发网友关注,纷纷评论“好凉快”“现在就想去”。
市委十四届七次全会指出,要丰富全域全貌场景供给,拓展绿水青山乐游场景。成都自然资源优渥,有山有水,如何把夏日清凉转化为经济增量?各地都有自己的“大招”,丰富的消费场景,日益成熟的运营模式,让耍水成为夏日周末游首选,聚集起超高人气。
闲置河滩变户外游乐场
周末亲子玩法超多
“这是我们刚刚打造的免费亲水区域,可以打水仗,抓螃蟹。”在蒲江县朝阳湖景区,仙阁村党委书记杨建对着直播镜头介绍起一片新开放的区域,他告诉记者,进入7月以来,每个周末这里都人气爆棚,很多市民带着孩子来玩,蝉鸣鸟叫,绿树成荫,孩子们和大自然亲密接触,既凉爽又好玩。
往前步行几分钟就是最近在各大社交媒体非常火爆的“枞树滩·落日河畔”,瀑布、河流、天幕,随便一拍都是美照。枞树滩依托朝阳湖优质水源形成天然河滩,水质清澈见底,水温适中,既无山涧溪流的刺骨寒意,也避开了洪水期的安全隐患。浅溪区水深仅及脚踝,儿童可安全抓鱼、捞虾、打水仗,若追求刺激还有皮划艇、桨板、水上骑行等项目供大家娱乐,家长则可在岸边烧烤、品茗休憩,遮阳帐篷、桌椅全配套。
“这里原本是闲置河滩,我们村上对河滩进行整理,开发了这片区域。后来我们引入了专业运营机构,盈利后村民参与分红。项目运营几年,人气非常高。”杨建告诉记者。枞树滩的升级以“自然亲水+时尚运动+自然露营+水循环研学”为核心,融合水娱乐与水生态保护,为成都周边游客提供覆盖全年龄段的清凉避暑方案。
把“高山活水”做成品牌
老景区打造沉浸式消费场景
“慢点跑!”十八里香草沟里,孩子们踩着没过脚踝的溪流追逐嬉戏,水花溅起的瞬间,混着草木清香的凉风掠过耳畔。不远处的蝴蝶滩,三五好友围坐在浅滩边,笑声随着潺潺流水漫向山谷——这是成都天台山旅游景区夏日里寻常的热闹场景,也是景区以“高山活水”为笔,勾勒出的夏季新消费图景。
作为成都市区周边避暑胜地,天台山近95%的森林覆盖率像一道天然屏障,将盛夏的暑气隔绝在外,年均16℃的气温让这里成为自带“空调”的清凉秘境。但景区并未止步于“天然优势”,而是深挖“活水”资源:从十八里香草沟的蹚水漫步,到花石海的山泉嬉戏,再到沿溪而建的亲水步道,每一处设计都让“玩水”从简单的消暑行为,变成可体验、可分享、可回味的消费场景。游客在这里不仅能赤脚踩过沁凉的溪流,还能参与溪边露营、山泉茶歇等特色活动,让“清凉”从感官体验延伸为沉浸式消费。
这种以“活水”为核心的场景创新,正悄然重塑着天台山的夏季经济生态。入夏以来,景区亲水体验项目接待量不断攀升,周边民宿、特色餐饮的客流也随之增长。
差异化精品化发展
满足游客不同需求
当市区热到“模糊”,2小时车程外的西岭雪山大飞水景区正漫山流淌着20℃的薄荷冰泉。沿着溪边栈道溯流而上,3公里原始森林长廊就是巨型天然空调房。冷杉蔽日,松针铺地,每口呼吸都饱含2万+负氧离子的冷冽清甜,毛孔瞬间降温10℃。
每到周末,金堂淮州国际山水运动中心都会迎来众多游客,摩托艇、香蕉船、桨板、水上飞人,这些项目不用去海边,在成都就能玩。
彭州打造的多元化“亲水+”项目,近期也成为夏日避暑消费热点。桂花镇“躺营”露营地吸引年轻人放松身心;龙门山镇绿野营地环抱山溪,游客赞叹湖光山色“随手拍如海报”;通济镇栖海银滩集烧烤、露营、嬉水、沙滩娱乐于一体,成为亲子游热门地……
青山绿水就是天然的游乐场,经过精心策划和运营,既保持了原生态的自然场景,也丰富了娱乐项目,同时也保障了户外游玩的安全。知名的青城山、西岭雪山、黄龙溪每天都接待着一批批来自全国的游客,而在抖音、小红书上,越来越多的“小众秘境”被达人们发掘推荐,带动起周边的民宿、餐饮。在高温预警的日子里,各地差异化、精品化打造消费场景,把清凉这门生意越做越红火。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杜文婷 李柯雨 摄影 杜文婷 李柯雨 编辑 曾雪柔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