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柿互动 记者 朱振辉 摄影 陈林森 制图 高薇
“明朝那棵树”后续
编者按:
还记得暮春时节走红的“明朝那棵树”吗?静静伫立在余杭苕溪边500多年的它,见证了经历了明朝、清朝、民国、共和国那些事。
到了初夏,“明朝那棵树”热度不减,傍晚来乘凉的人越来越多,也有不少游客特意赶来打卡,感慨岁月变迁、沧海桑田。
这棵古香樟,不仅是苕溪变迁的见证,更是以良渚文化为核心、东西绵延数十公里的良渚文化大走廊上的一抹剪影:从“中华第一城”良渚古城遗址出发,东至千年流淌的大运河文化,西至禅意深远的径山文化,沿线镶嵌着良渚博物院、国家版本馆、瓶窑古镇、安溪老街等众多文化地标。
历史的脉络远不止一棵古树。接下来,跟着我们一起探访像古香樟一样静静伫立的“明珠”,探寻沉睡在岁月深处的故事与风景吧。
今天,让我们一起踏上唐朝那条道——杭宣古道,追寻传承千百年的记忆。
兵家必争之地
故事的开头,要从1200年前说起。
那时候,余杭县城北边地势低洼,每逢雨季,山水汇集,道路常被淹没,寸步难行。
为了破解这一难题,县令归珧在疏浚南湖后,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开挖北湖(也就是如今的北湖草荡)蓄洪泄洪,调节中北苕溪水。如此一来,周边千余顷田地得以免受水患。
归珧还利用挖出的泥土,在湖边筑起了一条百余里的西北甬道,从而保障了行人的安全。(《新唐书.地理志》载:“唐宝历二年(826)余杭县令归珧筑甬道,通西北大路,高广镜直百余里,行旅无山水之患。”)
后来,北湖堤刚修成就被洪水所毁,归珧率民众二次修筑终于成功,自己却因辛劳过度而病逝。百姓遂在南湖塘边建起“归府君庙”,至今还流传着“归珧誓死筑湖”的故事。
这条起自余杭镇,经长乐、双溪、黄湖、百丈直抵独松关的通道,正是杭宣古道(杭州段)的雏形。
《苕溪》杂志副主编、余杭区文化名人赵焕明告诉我,余杭境内,这条道史称为余杭古城北驿道。
2004年,普查旅游资源,詹秉轮老师实地考察后绘制的北驿道示意图
“从澄清巷出北城门,走莲花桥跨过北护城河,就是古北驿道的起点。”赵焕明说,“北驿道自莲花桥到新岭一段路基基本遗存,在义桥村范围内保存相对完整,环弄桥一段是最原始的遗存,汪家村边上一段虽经过整修,但依然保持着北驿道 ‘高广径直’的特点,周边风景呈现原生态的风貌,一路向西北走,最终可以通过独松关到安吉,直抵安徽宣城,到那里之后就四通八达了。”
北驿道自莲花桥至新岭一段路线和主要古迹标注图,王未绘制
王朝更迭,江山易主。宋室南渡之后,这条古道成为了杭州北大门的重要屏障。可谓是“兵家必争之地”,战事接连不断。
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金兵铁骑踏破此道攻陷临安;硝烟未散,清咸丰十年(1860年),太平军名将李秀成在此与清军鏖战;同治三年(1864年),列王徐郎更借独松天险作殊死抵抗。
千年间,关前战事不下十次。石缝内,至今似有金戈回响。
如果按照现在的道路等级来分,这条古道就是杭州通往安徽宣城的“高速公路”,承载着浙皖命脉。唐代设驿保障文书传递,民国修建余杭至泗安公路(今04省道)仍循其脉络。
2006年,古道与独松关作为整体,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最美森林古道
时光流转,曾绵延百余里的杭宣古道大多已湮灭于尘烟或覆于现代公路之下。幸而,余杭区百丈镇尚有1500余米保存完好。
前几天,我们来到百丈镇半山村,一起走了一段杭宣古道。
余杭百丈,竹海茫茫。从村委会出发一路向北,没走多久,就可以看到全国重点文保单位的石碑,杭宣古道近在眼前了。
古道全部用块石头铺就而成,在两山之中蜿蜒而过。道路两旁满目翠竹,景色宜人,绝对算得上最美的森林古道之一。微风阵阵,耳畔只有溪水潺潺作响,让人不自觉放松下来。
“这座桥也是老的,宝昌桥。”工作人员告诉我们。
这座古桥,是一座单孔石拱桥。传说在清嘉庆年间,护林员宝昌十分尽职,为了保护山林,与小偷斗智斗勇,最后不幸遇害。朝廷获悉后,专门在此立碑:“禁挖冬笋,保护竹林。”宝昌过世后,当地百姓为了纪念这位老人,便将这座桥命名为宝昌桥。
行走一段古道,我们来到了南宋时期的遗迹、“江南第一关”——独松关。它与幽岭关、百丈关合称“独松三关”。
为何要把关卡设在这里?如果用一个字来解释,那就是“险”。
此处东西有高山幽涧,南北有峡谷相通,地势险峻,易守难攻,颇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是古时临安(今杭州)通建康(今江苏南京)的咽喉要塞。
南宋德祐元年(1275年),元军将领阿剌罕率步骑从建康经宣城广德逼近临安,独松关是临安最后一道防线。时年40岁的文天祥接到朝廷的急报,从平江(苏州)紧急率两千精兵赶赴增援。终因兵力悬殊,独松关失守,三天后南宋都城沦陷,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独松关之役”。
驻足关前,听着松涛与竹浪交响轰鸣,似乎可以瞬间将人带回那个鼓角铮鸣、烽火连天的古战场。
如果时间充裕,还可以绕去釜托寺看看。釜托寺始建于五代十国时期(912年),当年王安石上任南京,途经此地,留下一首《题宝隆寺》,见证了寺庙的悠久历史。寺庙依山傍水、翠竹环绕,可以在那里尽享一分清幽自在。
眼下,唐朝的那条道,被誉为杭州市最美森林古道,是众多徒步爱好者钟爱的打卡地。村委的工作人员说,因为风景优美,难度也不大,每年都有数以百计的徒步爱好者慕名而来。
有时间,你也可以来走上一走,触摸历史,感受自然。
责任编辑:朱振辉 审核:周涛 陈奕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