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路、湖南路口,公交车站上等车的人们。如今,位于中山路17号的这座历史建筑铭牌已被更新为“相宜洋行旧址”,它还有另一个门牌号是湖南路44号。这座再次改造修缮后的德式老建筑,已成为中山路南端一座地标性建筑,吸引着众多游客驻足打卡。
第六海水浴场,夏日已过的沙滩上,已看不到人流拥挤的场景。但游人来青岛,下了火车这里还是观赏海景必来的一站。
回望八十年代,那些记忆中的画面,老钟表楼子、火车站公园,让无数岛城市民感慨万千。当年喧嚣的站前广场,春节及假期拥挤不堪的车站,各种票贩子、做小买卖的、旅社拉客的,一切都成为了历史。
青岛火车站内,站台车厢外送行的人们,曾经的绿皮车,如果在现代人的眼中,绝对是“脏、乱、差”的代名词,但在那个年代,那就是曾经一道最美丽的流动风景。
这应当是在轮渡的船上拍摄的,团岛飞机场方向,漂亮的灯塔清晰可见。
栈桥海滨观潮的人们,浪涛拍向堤岸绽放出的巨大浪花,吸引着外地游客,也吸引着很多城市里的孩子,因为那时逛街里、去趟前海沿,没有那么多机会。
龙江路与黄县路交界位置,这片历史文化街区中的老建筑也应是保存最好的。照片里还可以看到前方迎宾馆的建筑,现在已被建筑物和大树挡住看不到了。
肥城路东端,左前方还可以隐约看到商业局幼儿园。2003年,在中山路的又一次改造中,那座漂亮的老建筑消失了,脚下的老马牙石路也以旧换新。幼儿园这一侧的所有房屋被全部拆除,原址上兴建了一座大型超市。
浙江路,湖南路与湖北路间,一位中年男人骑着自行车带着孩子沿街而下,照片中的孩子现在也应该四十多岁了,那时自行车还是这座城市的主要交通工具,那时,很多孩子有着坐在自行车大梁上的体验。
汇泉风光,一浴、更衣室、钟表楼、南海路大坝、白浪花、南海饭店、山东外贸大楼......再次回望,照片中的建筑竟然已几乎全部消失。
时间匆匆前行,曾经的老照片已是我们珍贵的回忆。城市的发展日新月异,但是曾经的过往,相信很多老青岛人也不会忘记。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