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FUN
北京范儿
北京,世界上拥有博物馆最多的城市之一
每一座博物馆都是一座文化宝藏
一物一景讲述大千世界,一书一画阅尽千年风华
聆听永乐钟声,仰望藻井星空
解码古乐梵音,探秘燕京八绝
北京交通广播推出系列报道“博物FUN”
带您穿越时光缝隙,解锁博物趣玩
每周一馆,听见京城心跳!
第三期 北京燕京八绝博物馆
明代古刹里藏着皇家工艺天花板
在京西模式口大街,坐落着明代古刹——承恩寺,500多年来庙门紧闭,被称为“北京最神秘的寺庙”。落户于此的北京燕京八绝博物馆,收藏了数百件宫廷艺术瑰宝。在这里,历史文物与非遗技艺交相辉映,今天让我们共同开启一场非遗探秘之旅。
明代古刹承恩寺/受访者提供
北京最神秘的寺庙
红墙灰瓦,古树参天。自明代起,承恩寺静静矗立在模式口大街。寺门上“敕赐承恩寺”的匾额,诉说着旧时与皇家的联系。这座古刹历经几百年风雨,一直闭门谢客,在京城众多寺庙中最为神秘。
北京燕京八绝博物馆馆长助理周向东介绍,承恩寺始建于正德5年,落成于正德8年,距今已经有500余年的历史了。它在建寺的时候就遵循了叫“三不之谜”,第一不开庙门,第二不受香火,第三不设道场,也被称为北京最神秘的寺庙。在2006年的时候,承恩寺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承恩寺/受访者提供
承恩寺是一座回字形四进院落,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等中轴建筑构成了主体结构。说起承恩寺,不得不提承恩寺“五绝”,分别是上马石、古碉楼、钟鼓楼、壁画和人字柏。其中,上马石位于山门殿前侧,至今保存完好。
在过去,上马石是给骑马的达官贵人准备的,可见承恩寺的客人不一般。上马石和下马石本是一对,一般在官府和寺庙,它代表了一定的官阶和地位。在这块上马石的四周雕刻着一个锦缎的方巾盖在石面之上,四角各垂了一枚钱币,这叫“锦绣前程,马上乾坤”,代表的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和寓意。
承恩寺五绝之——上马石/记者拍摄
承恩寺五绝之——钟鼓楼/受访者提供
承恩寺五绝之——人字柏/受访者提供
从侧门步入承恩寺的一进院,模式口大街的热闹喧嚣瞬间被拒之门外。清幽古朴的寺院内,10棵护法松巍然耸立,栽种位置非常讲究,前六后四,据说是按照周易卦象排列的。而在院落里还能看到寺庙罕见的石砌碉楼,足有两层楼高。
事实上,在承恩寺的四角各有一座石质的碉楼,这个碉楼墙体有1米余厚,上中下分为3层。相传四座碉楼之间是有暗道可以互通的,它在过去应该起到了一定的瞭望守卫和防御的作用。最神奇的是在碉楼的正中还长了一棵苍天的国槐,至今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仍然枝繁叶茂。
承恩寺五绝之——古碉楼/记者拍摄
一座寺庙里为什么会建有碉楼?军事防御功能又是为了防御什么人?关于承恩寺的来头,明清历史记载并不多,在明清档案中都是只言片语,这也更增添了这座寺庙的神秘色彩。
周向东说,承恩寺紧邻的模式口大街,在明清时,这是从京西进出京城的一条必经要道,过去是非常繁华的。这个寺庙当时赐给了司礼监太监温祥,他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也是正德皇帝非常器重的人。
“大胆推断一下,在明朝这么一个神秘的寺庙紧邻着闹市,它应该是作为一个信息收集的情报机构,比如说监视着过往的行旅,同时它离皇城有一定的距离,在中间也能起到驿站或者皇帝歇脚的一个作用,有可能做过皇帝的行宫。”周向东说。
秋日承恩寺/受访者提供
在承恩寺的众多文物中,壁画无疑是最珍贵的部分。天王殿内现存六幅明代壁画,东西两侧绘有青、白、黄、绿四条五爪龙。另外还有两幅分别是《帝后放生图》和《帝后放飞图》,高约2米,长约4米,与常见的神佛题材不同,它们讲述的是凡人放生的故事,画中的人物全是一男七女,男为帝王,女为其眷属。一幅放生于河,一幅放飞于天。
承恩寺五绝之——壁画/受访者供图
帝后放生图/受访者提供
帝后放飞图/受访者提供
前期技术人员对壁画原作进行了高精度的数字扫描,在偏殿的展厅里重现了五百多年前明代壁画的风采。壁画中记录的是正德皇帝的父亲和母亲,其中的主人公就是史称弘治中兴的中兴之主朱佑樘,旁边的是张皇后,在古代帝王中他们是一夫一妻制的一对典范。
壁画采用的沥粉堆金的工艺,它的很多细节是有凸起的,而且上面贴有金箔,同时它采用的是各种天然矿物质的釉料研磨成了细粉彩绘于其上,上百年不会褪色。正因为有这些壁画的存在,基本可以断定承恩寺应该曾经做过正德皇帝的行宫或者是家庙。
承恩寺对壁画原作进行了高精度数字扫描/受访者提供
北京最难约的博物馆
2010年,北京燕京八绝艺术馆在承恩寺落成,经过传承人十余年的努力,2020年升级为北京燕京八绝博物馆,于2021年7月向大众开放,承恩寺也揭开了500多年的神秘面纱。在这里,皇家工艺的“天花板”得以完整展示。
燕京八绝是清王朝解体后,清宫内务府造办处的工匠散落民间,在北京地区形成了八项手工绝技,有金漆镶嵌、花丝镶嵌、景泰蓝、牙雕、玉雕、雕漆、京绣和宫毯,统称为燕京八绝,现在这八项手工技艺都是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代表项目。观众可以通过公众号预约门票进行参观,博物馆全天有4场人工讲解,观众也可以自由参观,现在每天的票量是800张。
博物馆主展厅/受访者提供
燕京八绝/受访者提供
如今,大雄宝殿被建成主展厅,燕京八绝的工艺精品琳琅满目。徜徉其中,富丽堂皇的御用食盒、栩栩如生的牙雕观音、巧夺天工的寿桃捧盒……一件件展品凝聚着匠人的智慧和辛劳,令前来参观的市民赞叹不已。
观众林先生说,这个博物馆还是比较难约的,他就一直关注公众号,刚好看到有约到的机会就过来了。这里的工艺品技艺非常令人叹服,可以去好好了解它里面的故事。“我是非常喜欢咱们中国的传统文化的,展品都挺精美。比如说雕漆作品,漆是一层一层往上铺的,可能一件作品要经过一年多的时间才能完成,咱们中国的匠人精神是非常伟大的。”观众金女士感慨。
雕漆寿桃捧盒/记者拍摄
景泰蓝《三羊开泰》/记者拍摄
玉雕观音/记者拍摄
京绣龙袍/记者拍摄
宫毯《花坛》/记者拍摄
众多展品中,采用花丝镶嵌工艺制作的《盛世繁花》手包闪着金灿灿的光芒,格外亮眼。它以北京市代表性花卉——月季花为设计主要元素,结合花丝手包、花丝月季胸花、丝绸手绢,形成一套极具中国韵味又承载精湛手工技艺的套装。
周向东说,花丝被称为细金,是用一整块金或者银通过锻造捶打,逐渐拉取细丝,两股细丝手工编织錾刻形成的一种纹饰的工艺。人们最熟识的是十三陵定陵出土的明代万历皇帝的金丝翼善冠,通体是纯金打造的,只有826克,工艺在当时达到了极致。这件是APEC会议的三件国礼之一,送给各国经济体夫人的。所以花丝这个工艺在女士的饰品方面和时尚界都有很多的点缀和应用。
花丝镶嵌《盛世繁花》手包/记者拍摄
金漆镶嵌八吉祥银锭套盒整体造型像一个银锭,环环相扣,主色调是红色和黑色,盒子上镶嵌了八种吉祥图案,玉石、螺钿、石决明等名贵材料镶嵌其上,充满了皇家宫廷的风味。周向东介绍,中华文脉的记载是5000年历史,而大漆的使用已经有8000年历史。
周向东说,天然的大漆有防潮防腐的功效,所以能够保护木料的主体更加牢固和耐用。伴随着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活的需要与审美的需要,各种工艺应运而生。这个食盒正面是佛家八宝,它使用的是各种天然的玉石百宝嵌的工艺制作而成。在整个的套盒上面有很多的彩绘叫雕填彩绘,它是用勾刀在漆层上刻出凹槽,再把金粉填充打磨进去,最后推光平整而形成。在过去,它是宫廷中盛放花生瓜子的器物,依然做得这么精美,民族的自豪感和文化的自信,借助这个漆器就油然而生。
金漆镶嵌八吉祥银锭套盒/记者拍摄
牙雕鱼篮观音是镇馆之宝之一。观音容貌慈祥,立于祥云之上,一手轻挽裙裾一手提着盛鱼的竹篮。篮中金鱼圆睁的眼、微张的嘴,仿佛下一秒就要摆尾跃出。这件清代的作品不仅做工上巧夺天工,更承载着神奇的“天意”。
温度和湿度环境对象牙产生的影响都非常大,所以在它的表皮容易产生一种叫“开口笑”,就是那些黑色的细纹,它是时间对器物产生的一种印记。在观音的发髻之下、裙摆的地方这些黑色明显的线条都是开口笑。在观音的肩部细纹像女士的披肩一样均匀网状分布,所有的这些纹饰恰到好处。
“同样的一块原材料,同样的存放环境,同样的工艺,所有地方都有开裂,但是唯独观音的面部没有一丝的瑕疵,就是种种的因缘际会成就了它这种神奇的景象。”周向东说。
牙雕鱼篮观音/记者拍摄
宫廷非遗艺术“飞入寻常百姓家”
离开主殿走进偏殿,是燕京八绝博物馆精心打造的的沉浸式体验展厅。这里与普通博物馆的展陈设计完全不同,坐在皇家书房的圈椅上,触摸金丝楠木的书桌,欣赏多宝阁里精美绝伦的展藏品,人与展品之间实现了“零距离”。
“像这个展厅,我们把这些家具还原成过去宫廷书房的布局,观众可以在上面看书、写字,同时在家具之上陈设了燕京八绝的作品。观众既能够看到精美的作品,同时也能够近距离地感受到宫廷陈设的大气磅礴。燕京八绝在过去主要用于宫廷陈设,通过这种独具特色的展陈形式,营造一种宫廷的氛围,吸引观众走进来打卡拍照。”副馆长杨宁介绍。
沉浸式体验展厅/记者拍摄
开馆初期出于对文物保护和参观舒适度的考量,燕京八绝博物馆每天限流200人,在社交媒体上,被网友称为“北京最难约的博物馆”。 今年4月,承恩寺修缮后重新开放,市民的参观体验也明显提升。
“我们被称为北京最难预约的博物馆,也被称为北京最神秘的寺庙,并不是说我们有意而为,是因为它的参观的展陈。”周向东说,像这样小的展区,如果站20个人就非常拥挤了,为了给大家更良好的参观的体验,也是为了保护好这些器物,当时做的限流。今年恢复开馆的时候,“五一”扩到了600人,现在每天800张门票,所以满足了大家基本的参观的需求。
沉浸式体验展厅/受访者提供
作为北京市第一家将展示宫廷艺术和体验宫廷技艺相融合的非遗博物馆,燕京八绝博物馆由近百位工美大师和非遗传承人历时十年携手打造。游客们还有机会前往大师的工作室,亲身品鉴并体验这些非遗技艺的魅力。
杨宁表示,燕京八绝博物馆最大的特色就是非遗传承人办馆,馆长是清宫造办处第六代传人柏群,馆内会定期举办特色的体验活动,也是体现了活态传承。博物馆邀请工艺美术大师和非遗传承人在现场进行技艺的展演,观众也可以近距离去体验,在这个制作的过程当中去感受非遗的魅力。比如飘漆扇、彩绘漆盘等,在节假日也会推出一些跟非遗相关的手作。
非遗体验活动/受访者提供
聚焦非遗技艺,博物馆的文创空间也在今年4月亮相。耳坠、冰箱贴、首饰盒、文创雪糕令人眼花缭乱,其中虎皮漆珠系列胸针等首饰不仅设计精美还富有文化韵味,备受游客欢迎。
“我们漆珠胸针是爆款文创,它有很多的款式,其中漆珠是用金漆镶嵌的虎皮漆工艺制作而成,它把大漆高高低低地堆叠上去之后,自然一揉结合了金粉会形成一个纹理,然后往里边嵌入欧珀和鲍鱼壳,就形成了荧荧烁烁这种闪亮的特点,非常受年轻人的喜欢,一天能卖出一两百个。”北京燕京八绝博物馆设计部李淑霞说。
漆珠胸针系列/记者拍摄
花丝镶嵌耳坠/记者拍摄
燕京八绝系列冰箱贴/记者拍摄
胶片冰箱贴、首日开放纪念门票……承恩寺壁画和院内文化元素也被提取设计出了多种文创产品。文创空间负责人李春林介绍,冰箱贴系列设计灵感来自于承恩寺代表——天王殿壁画,把4条龙做成了不同的冰箱贴,它是一款多用,还能组合成一个笔筒,还有4条龙做成的胶片冰箱贴。另外一款来自承恩寺壁画的《帝后放飞图》,图中有一只放飞的小鸟做成了刺绣的冰箱贴。
陈女士一家因为看到电视节目介绍承恩寺,来了个说走就走的旅程,花了两个小时细细参观完,依然意犹未尽。他们特意买了些文创,要把承恩寺和燕京八绝博物馆带回家。“我没想到京西居然有这么好的一个宝藏之地,而且保存得这么好。这个文创颠覆了我的认识,您看这个九龙的笔筒,做出让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又实用又有文化,太喜欢了,就希望孩子们能够传承到祖先的文化底蕴。”
承恩寺首日开放纪念门票/受访者提供
在北京最神秘的寺庙,见证宫廷非遗艺术“飞入寻常百姓家”。四百三十六件套展藏品以静默的方式,向人们诉说着燕京八绝背后的历史与文化。匠人们用双手雕刻时光,将古老的技艺代代相传,他们打磨、雕刻,精益求精,也是我们每个人值得学习和传承的宝贵品质。
记者 王琛琛 编辑 孙媛 主编 程艳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