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过渭河上正阳大桥的时候,我总疑惑:这座桥为什么叫做正阳桥?
后来才知道,过了正阳桥就到了渭北的正阳街道。在西安城北天气晴好的日子,头一抬,就看到的渭河发电厂的“大烟囱”,就在这里。
不过问题还没有完:为什么正阳街道叫做“正阳街道”?
知道后会吓一跳——这里是正阳祖师的诞生地,也就是八仙中汉钟离的故乡。这里有个几百年传承的正阳宫

咸阳是座“神城”,出了不少神仙,大家熟知的茅山道士和王重阳都是咸阳人,还有这个八仙之一的汉钟离。
汉钟离名权字云房,道号正阳子,他是汉钟离昧之玄孙,官至征西大元帅,后隐入道门,自称天下散汉,为八仙之二,全真教尊他为正阳祖师,北宗第二祖师。

他先祖钟离昧是项羽手下五大将军之一,后来刘邦采用陈平计策离间项羽与手下大臣的关系,钟离昧离开了项羽。
刘邦称帝后逮捕钟离权,钟离昧和韩信关系好。有人向韩信建议杀了钟离昧,韩信犹豫的时候消息被钟离昧知道了,钟离昧大骂韩信不讲道义,然后自杀身亡。

钟离眛是死了,他的后代却在汉朝为官,家安置于咸阳城,汉钟离就是出生在这里。正阳宫正阳仙洞是咸阳八景十胜之一,以前供奉的神仙很多,有“百神洞”之说。
从正阳街道旁边小路拐到杨家湾村,穿过村子顺着小路就上了半塬的正阳宫。(导航正阳宫就可以)
正阳宫才修建好,建筑都是明清风格,整体碧瓦红墙,脊兽走龙还有大殿的塑像都看着不错。
进了山门过了龙虎殿拜了王灵官,就到了一个小院子。

这里有两幅图,要是对道教不熟悉的可以看看。
一个是道教正阳道脉南北宗的源流图,对正阳一脉的传承基本上就有了了解。

另一个是《重修正阳洞记碑》的拓片,立于明正德十年(1515年)八月,为明皇室第二代汧阳王朱秉榛撰文,碑体完整字口清晰,说明这里正阳洞至少宋元时期都已经存在,否则哪有“重修”的事情。
问问旁边的道姑,说这块碑就在东边的碑亭。

院子两边是海蟾殿和吕祖殿。
刘海蟾也是我们鄠邑人,我去过鄠邑的玉蟾台,“刘海戏金蟾,步步撒金钱。金钱落贵地,富贵万万年。”
旁边还有财神赵元帅,这可是我们周至人,都是老乡。

正殿是正阳殿,钟离权端坐其中,墙面上的绘制着他游历的故事。
汉钟离在八仙中资格老名气大,他原名钟离权,因为原型为东汉大将,故又被称做汉钟离。传说汉钟离刚出生时就像三岁的样子,第七天就会说话。

他官至大将军,因兵败入终南山,遇东华帝君授以至道,自称“天下都散汉钟离权”,就是“天下第一闲散汉子”,天下第一大闲人的意思。
全真道尊他为正阳祖师,列为北宗第二祖。

钟离权形象特征是发髻梳在头顶两旁,髯过于腹,大眼睛,红脸膛,手执扇子,袒胸露乳,总是一副乐呵呵的样子。
民间流传很广的故事就是汉钟离十试吕洞宾,最终吕洞宾修成正果。

有诗赞曰:“铁笛曾闻跨虎仙,金丹亲向帝君传。临行付与纯阳子,三级红楼上碧天。”
旁边的蓬莱亭就是置放《重修正阳洞记碑》的亭子。重檐雕梁,这个亭子建的不错。碑石前面已经介绍过,这里就不赘笔了。


旁边崖壁上很多窑洞,这个建筑在关中塬上的寺庙倒是常见,像这个紫玄洞还在修,进不去。
这个写着“清虚洞天”,进去就是一个院子,这里就是大名鼎鼎的正阳洞。看旁边介绍说早在宋元时期这个洞已经初具规模,有洞窟八孔,现在是修旧如旧。
新筑的洞门歇山顶,砖雕特别的精巧,仿木结构的斗拱垂莲柱样样不落,两边对联是: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这是老对子。
原来的劵门没有动,上面的文字漫漶,应该就是“清虚洞天”四个字。两边是复刻陈抟老祖的“福”“寿”。
老木门包着铁皮,这应该也是老物件,木头有十多公分,铁皮铁钉铺首都是老物件,可以抵抗斧凿火攻。
后面的门栓看着也很结实,一共有上中下三道。

进来后别有洞天,这是一个小院。里面有正阳洞,玉皇洞,三法洞等窑洞,就像是我去过的地窑院,看着功能齐全。
一个地窑院样子的道观,倒是很独特。
值得说的是玉皇洞里有很多壁画,内容是四时花鸟和人物故事,大部分都看不清了,还有一些倒是能看出来是个啥。
这些壁画在重修的时候没有被破坏留下来,真是不容易。

还有正阳洞,里面只有一尊汉钟离的卧像,看着洞里还很幽深,介绍文字说这个洞一直要通往泾河岸边。
我算算,从这里到泾河岸边也有二十里路了,这洞有二十里?
院子还有一些石刻,最早的是元《正阳洞记碑》,还有一些明碑,不过大多已经残破,上面的文字也不全了。

窑洞门旁这圆形的通气窗口很有意思,墙壁上还有其他小一些的神龛。这个院子真是设计的很齐全,我都怀疑正阳洞的所通往的,就是一个逃生洞。
其实想想这个地窑院这么强的安全措施,真不是一般的寺庙道观所具备的。
从正阳洞的院子出来,沿着塬壁往西走,这里还有三个窑洞,八仙洞元辰洞全真洞。八仙洞上面有黄老遗风四个大字。
洞里塑像很多,神态各异,看起来确实费了功夫。

特别是元辰洞,里面正中是斗姆元君,他是北斗众星之母,掌星运。两侧供奉六十元辰,也就是六十甲子,六十位星宿,这里是“拜太岁”的地方。
茅仙洞慈航洞,我一一拜过。
这里的塬壁都用青砖箍了起来,可以防止水土滑坡,这个东西不知道叫做什么,应当是导流水用的。
瀛洲亭应当与东边的蓬莱亭对应,所谓海上三山蓬莱瀛洲方壶,就差一个方壶了。
方壶又称为方丈,寺院道观主持所居丹室也叫做方丈,这下子就齐了。

瀛洲亭里是石碑是“云房”二字,据说是汉钟离所书,这个是从周公庙复刻的。
当年汉钟离入崆峒山谒见太上老君,老君赐号“云房”。汉钟离位列仙班也是经老君推荐,玉皇大帝封的。
这个丹房环境很好,看着大门框,应该是从其他地方移过来的老物件。

这个虎翰阁也是丹房,过去就是云房阁,实际是一座重檐歇山三层楼。一楼是医药学展示,二楼是娱神戏楼,三层是图书资料,算是一个综合性的建筑。
从侧面可以上,门没有开。
在西边的塬壁是几孔窑洞,草木掩映甚是幽静,都是道士门的丹房。

假以百年,这棵斜斜生长的槐树,也当成为正阳宫的一景儿。

真是没有先到,在渭北塬畔,还有这等神仙住的地方。

正阳桥正阳街道得名就因为正阳洞,因为正阳祖师汉钟离,但是这个正阳洞太低调了。
正阳洞是汉钟离诞生修道的地方,面临古兰池,背靠毕郢塬,确是一个好去处。
云水终南:信步荒野,访路探幽,乡俗俚语,负暄问道。走向山林乡野,探索身边美景,感受民情风俗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