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夏日高温愈发难耐,避暑游成为人们夏日出行的热门选择。据相关研究表明,我国约3亿人有较强的避暑游需求 ,这些避暑大军在盛夏时节纷纷踏上寻找清凉的旅途,形成了独特的“迁徙”景观。
我国避暑大军规模庞大,他们的目的地选择丰富多样,概括起来便是“上山下海入草”。
先说“上山”,诸多名山成为热门之选。峨眉山、黄山、华山等传统名山凭借独特自然景观与深厚文化底蕴,吸引大量游客;新兴的梵净山、老君山等地也备受青睐。2024年7月以来,四姑娘山、峨眉山和长白山旅游预订热度同比增长202%、160%和132%。山上气温较低,植被丰富,漫步山间,感受山风拂面,能有效驱散暑气。
“下海”则是指前往海滨城市。夏日里,青岛、大连、秦皇岛等北方滨海城市旅游热度迅速上升。清凉海风、金色沙滩与湛蓝海水,构成夏日度假的绝佳场景。相比山野,海滨对各年龄段游客更友好,赶海、潜水、海钓等活动,满足不同群体需求。2024年7月以来,这些海滨城市吸引众多游客,水上乐园、漂流等玩水活动也成为海滨避暑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入草”是奔向草原。内蒙古的呼伦贝尔、乌兰察布等地,每到夏天,草原水草丰美,蓝天白云下,广袤草原一望无际。游客在此能体验骑马、射箭,感受蒙古族风情,享受清凉惬意的夏日时光。此外,西北地区的伊犁、乌鲁木齐,东北地区的哈尔滨、长春等城市,因夏季气候凉爽,也是热门避暑地,这些城市近一周的日最高气温大多在20度左右,天气晴朗无降雨,为游客提供舒适的避暑环境。
从地域分布来看,南方高温地区的游客多选择前往北方、高海拔地区避暑;北方游客有的会选择去海滨城市,有的也会前往如贵州、云南等夏季气候宜人的南方省份。例如,每年夏季数百万重庆人向外“迁徙”,邻近的贵州成为主要目的地,仅桐梓九坝镇今年预计接待避暑游客就达12万人。
避暑大军的“迁徙”,不仅反映人们对舒适生活环境的追求,也带动避暑经济的发展。不少地方顺应这一经济发展的有利形势,挖掘自身优势,完善旅游设施与服务,打造更多优质避暑旅游产品,满足人们需求,让更多人在炎炎夏日找到清凉与惬意。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