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营子镇,隶属辽宁省阜新市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地处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县城区东北部绕阳河畔,东与彰武县哈尔套镇接壤,南与建设镇毗邻,西与平安地镇和务欢池镇相连,北与彰武县四堡子镇接界。
塔营子镇境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形西北为丘陵地区,南部为平原地区,主要为低山丘陵区,这里特产花生以及一种杂粮粉,这种杂粮粉包括糙米、玉米、小麦、黄豆、芝麻、红枣等多种食材,是当地的特色产品。
塔营子镇历史悠久,距今已有九百多年,而且从名字上就可以看出来,这里是有塔的。这个塔叫做懿州城塔。这里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懿州城,曾经三次作为辽阳行省的治所。
辽圣宗太平三年(1023年)。辽圣宗将女儿槊古公主下嫁于魏王萧陶瑰之子萧孝惠,并在今塔营子镇之地营建了一座州城作为陪嫁,此城便是懿州。槊古公主的祖母是大名鼎鼎的萧太后,她的女儿是辽代第一才女萧观音。史载“田野益辟,城郭相望,文化昌盛,集市繁荣”。鼎盛之时,城中聚集人口三四万之众,工、农、牧各业蓬勃发展,依托优越的地理位置,成为一方交通枢纽。由于是地方重镇,辽代皇帝还十分崇信佛教,所以在此建立寺庙和佛塔。
金灭辽之后,在懿州开始了大量的土地改革,金代懿州通过解放奴隶和鼓励生育政策推动人口增长。1129年实施赎奴政策,允许被掠夺为奴隶的平民通过亲属赎回或官府赎回获得自由身份,释放了大量农奴;1162年取消寺庙农奴制,将二税户转为普通农户,进一步解放生产力。这些措施使懿州人口从辽代末期的3000户激增至金中期的4万余户,人口接近30万。
元时期,懿州地位更显非凡,统治范围包括了辽西大部分地区以及内蒙古部分地区。该城内的三清宫就是当时北方最大的道观。懿州城城址呈不规则的长方形,土筑城垣,周长4600多米。该城西、北两面城墙遗址尚存。绕阳河(古鹞鹰河)上舟楫穿梭,满载本地农牧珍产与药材的船只顺流而下,直抵营口入海,远航朝鲜、日本。贸易的繁荣滋养了经济,更催生了文化的昌明:“此方雄蓝巨刹,楼阁相望,家庠户序,学校如林”,文教之盛,一时无双。
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 武平大地震,诸王乘隙叛乱,辽阳城险地难守,行省遂迁懿州以避锋芒。皇庆元年(1312年),元仁宗即位,整饬吏治,为固政局,行省再迁懿州。至正十八年(1358年),红巾军攻陷辽阳,行省为避兵锋,三度移治懿州。正是因为懿州的地位重要,文化商贾汇聚,宗教思想自由发展,在金元时期,这里诞生了一代道教大师、武当宗师张三丰。明初年,懿州成为北元进攻重要基地。洪武二十年(1387年),朱元璋命冯胜率大军二十万出征纳哈出,冯胜趁机摧毁了懿州城。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