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新闻网 在华夏文明的版图上,山西以 “表里山河” 的独特禀赋,承载着五千年文脉的厚重,也书写着转型发展的鲜活篇章。这片被太行山与黄河勾勒出地理轮廓的土地,正以自然之壮美、人文之璀璨、精神之坚韧、发展之活力,吸引着世界的目光。
地理天成:山河塑造的独特肌理
山西的地理骨架,由山与河共同镌刻。东依太行,”千骑俨欲前,群峰望如削” 的险峻地貌绵延起伏;西临黄河,壶口瀑布 “骇浪翻滚如万马奔腾” 的磅礴气势震撼人心。全省四分之三面积为山地,”县县有山,无县不山” 的格局,造就了其 “表里山河” 的经典意象。
作为黄河第二大支流,汾河如一条碧绿丝带横贯其间,灌溉出沃野千里,成为滋养山西人的 “母亲河”。太行的巍峨、吕梁的深邃、黄河的奔腾、汾河的温润,共同勾勒出这片土地的雄浑与灵秀。
人文宝库:穿越千年的文明印记
山西被誉为 “中国古代建筑宝库”,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达 531 处,数量居全国之首。这份厚重,在《黑神话:悟空》的镜头中得以印证 —— 游戏 36 个取景地中,27 个源自山西古建,让千年遗产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生。
五台山不仅是世界现存最庞大的佛教古建群,其梵乐更堪称 “世界仅存的音乐绝响”;云冈石窟作为中国四大石窟之一,5100 余尊造像依山而凿,从 17 米的巨佛到几厘米的小像,折射出北魏艺术的巅峰;辽代应县木塔,以纯木结构屹立千年,成为世界现存最古老最高大的同类建筑;平遥古城历经 600 余年风雨,城墙雄姿犹存,是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古城之一;乔家大院的砖石木雕间,藏着晋商 “汇通天下” 的传奇。
红色丰碑:烽火淬炼的精神脊梁
这片山河见证了中华民族的抗争史诗。88 年前,卢沟桥事变后,八路军挺进山西,在太行深处点燃抗日烽火。平型关大捷打破 “日军不可战胜” 的神话,乔沟的硝烟中定格着先辈的决绝;阳泉狮脑山作为百团大战主战场之一,见证 105 个团 20 余万人的雷霆出击 —— 这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略性进攻,在抗战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页。
“宁可前进一步死,绝不后退半步生”,”白刃格斗英雄连” 的番号延续至今,伟大抗战精神如太行山脉般,矗立在民族记忆深处。
舌尖风味:刻进基因的饮食密码
山西人的餐桌,是面食艺术的殿堂。大同刀削面经 “揉三醒三” 工序,以 “刀不离面、面不离刀” 的技法,成就 “中厚边薄、棱角分明” 的独特口感;莜面在巧手中化作栲栳栳、磨擦擦等多样形态;黄米面制成的油糕、枣介糕甜香软糯;高粱面经细致工序,在红面擦尖中绽放风味。
搭配汾酒的醇厚、平遥牛肉的鲜嫩、老陈醋的酸爽、稷山麻花的酥脆,构成一幅鲜活的 “山西味觉图谱”,将地域情怀融入烟火气中。
转型新篇:向新向绿向未来的活力图景
今日山西,正以全方位转型书写新答卷。作为国家重要综合能源基地和电力外送基地,其外送电量居全国前列;新能源加速崛起,晋北风电光伏基地建设推进,大同先进技术光伏示范基地落地,电网新能源装机占比突破 50%,外送绿电位居全国第一。
科技创新亮点纷呈:太钢集团研发的 “手撕钢” 厚度仅为 A4 纸的 1/6,太重集团 550 吨起重机刷新世界铸造起重机纪录;始建于 1924 年的阳泉阀门公司,58 个产品填补国内空白,跻身国家级专精特新 “小巨人”。
生态保护成效显著:太行山、吕梁山绿化持续推进,”七河” 治理、”五湖” 保护让 “一泓清水入黄河” 成为现实,运城庄上村成首个 “中国零碳村镇示范村”,华北豹种群数量全国领先。
交通与开放格局升级:117 个县(市、区)全通高速,大西高铁实现 “千里秦晋一日还”;2024 年 4 月,山西中欧班列首次抵达巴塞罗那,现有 23 条线路通达 16 国 48 城,对外开放之门越开越大。
五千年文脉流淌,表里山河焕新颜。从文明根脉到时代潮头,一个生机勃勃的山西,正以多元魅力拥抱世界。(李彬彬)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