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贵港,在广西来说,贵港是一座非常特别的城市。说它年轻,它在广西的地级市里算是年轻的;说它古老,它是广西最早接受中原文明熏陶的地方之一,并且“广西第一古县”的名头也基本落锤。
说它具有发展潜力,是因为它的区域优势明显,先天条件一流,有山水平原,有人口有人才。并且在成立地级市的时候,提出了大力发展港口经济的口号,就连城市的名字也突出了“港口”的特色。在坊间人们也以此为自豪,“贵港贵港,贵在有港”,或者“贵港贵港,贵过香港”,几乎成了宣传贵港的民间用语。
简单来说,港口经济让贵港的声名鹊起,立于时代发展的潮头。
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从开放型经济到存量经济转变,广西的发展一路向南,“向海图强”的策略调整,平陆运河经济圈的逐渐形成,加上大藤峡水利枢纽的正式投入运营,加上柳梧铁路的推进,这一桩桩,一件件事物让贵港被压得有些喘不过气来,发展也进入到考验期。
未来如何发展?
是时候发挥人才优势的时候了!简单一点来说就是“贵人回贵”!
这些年,贵港作为“人才(人口)流出型城市”的典型,每年大量的高考人才走出去,回流的很少;加上每年那么多人落广东拧螺丝和搬砖。他们在大城市或者发达城市打拼积累,或者学校学有所成,有资金有能力,如果能回来为贵港的发展助力,那么产生的能量将会非同一般!
因为作为家乡人,他们熟悉家乡,了解家乡的优点和短板,可以扬长避短,更好地为家乡服务!
贵港的转型之路,正需要这些"归巢的凤凰"带来新视野与新动能。在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外溢的浪潮中,贵港可以凭借西江黄金水道的物流优势,打造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示范区。那些在珠三角积累了电子制造、纺织服装等行业经验的返乡者,完全可以在家乡创办配套企业,形成产业集群。
值得注意的是,贵港的"老本行"也亟待升级。传统的港口经济不应局限于大宗货物转运,可借鉴重庆"果园港"模式,发展临港保税加工、多式联运等业态。平陆运河开通后,更要主动对接北部湾港群,构建"江海陆"立体物流网络。大藤峡水利枢纽带来的稳定航运条件,则为发展高端建材、船舶制造等产业提供了先天优势。
文旅融合或是另一突破口。作为"广西文脉之源",接纳和让那些在文旅行业历练过的返乡人才,在此领域大显身手,深挖和整理贵港的人文历史和现代文旅的融合,重现贵港文旅辉煌。
更为重要的是,要实现"贵人回贵",需要构建"引凤长栖"的生态链。一方面要完善产业配套和营商环境,另一方面更要解决子女教育、医疗养老等后顾之忧。
当城市能提供与一线城市比肩的公共服务,当创业者能在这里找到价值实现的舞台,"回流"就会从口号变成自觉选择。这座兼具古韵与活力的西江明珠,终将在人才回归的浪潮中重焕光彩。
如果可以借助“贵人回贵”来走自己的发展特色之路,何愁贵港不“贵过香港”!
这里是广西,发现广西之美,感受广西之美!
我是阿威,用温暖的文字,讲述广西人文!谢谢阅读关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