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如果不是央视的曝光,谁能想到一个耗资24亿的古城项目,竟在短短四年里亏损了超10亿元,最不可思议的是,如此巨大的项目唯一盈利的居然是停车场。
这个令20多亿打水漂的项目,就是人工仿造的古城古镇——大庸古城。
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大庸古城巨额亏损,应该要谁来担责呢?
突然掀起的古镇热潮
2016年前后,全国掀起一股古城古镇建设热潮,很多地方政府看到部分古镇项目带来的经济效益,纷纷效仿,试图通过仿古建筑群拉动文旅经济
张家界也不例外,在第一时间便启动了大庸古城项目,计划打造一座融合明清建筑与土家族特色的文旅地标。
该项目占地240亩,建筑面积16.55万平方米,包含198间商铺、沉浸式剧院和飞行影院等设施,预计年收入5亿元,净利润2亿元。
然而,这一目标建立在仓促的决策基础上,缺乏充分的市场调研和可行性分析。
当时,全国许多地方不顾自身资源禀赋,竞相建设仿古项目,试图复制乌镇、丽江等成功案例的商业路径。
大庸古城项目忽视了本地旅游以自然景观为主的特色,急于分一杯羹,立项仅三个月便开工建设。
更令人诧异的是,张家界同期启动的古庸城项目,耗资17亿元,占地120亩,建筑风格和业态布局竟与大庸古城高度雷同。
这种重复建设不仅分散了资源,还加剧了市场竞争,并且大庸古城从立项到建成还暴露出诸多管理问题。
持续亏损的原因
原计划550天的工期最终拖延至近五年,期间设计方案反复调整,施工方甚至需要等待图纸,导致工期延误和预算超支。
此外,项目审批手续不完善,监管漏洞频现,工程超概算和逾期等问题更是层出不穷。
这些问题源于前期论证不足,相关负责人在市场研究、业态规划和运营模式上缺乏系统思考。
建设过程中的混乱还体现在项目内容的缩水,规划中的多元化业态未能完全落地。
大庸古城建成后主要以商业街和客栈为主,沉浸式剧院和飞行影院虽作为亮点项目,却因设计缺陷和运营成本高昂而难以吸引客流。
例如,耗资5亿元的剧院单场限流仅349人,远低于常规剧院3000人的容量,导致运营效率低下。
而几乎是在同期建成的古庸城项目同样问题重重,建成后并未正式营业,这无疑成为了当地又一沉重的经济包袱。
4年亏损超10亿
大庸古城2021年6月试营业以来,客流量远低于预期,尽管园区免收门票,游客仍寥寥无几,更多是附近居民前来散步或遛狗。
在古城的198间商铺中,仅四五家勉强营业,且无需缴纳租金。
之后招牌沉浸式剧院更是因持续亏损已停止演出,飞行影院2024年上半年接待游客仅2300人,平均每天不足15人。
据财务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4年,项目亏损从0.84亿元逐年增至5.96亿元,累计亏损10.8亿元,净资产降至负3.02亿元,负债率高达近90%。
有分析认为,大庸古城运营失败的根源在于市场供需失衡,全国古城古镇建设热潮导致供给过剩,而游客需求更倾向于独特性和文化体验。
大庸古城的业态布局单一,商业街出售的商品与全国其他古镇无异,缺乏本地特色,游客吐槽这些古镇如同“全国连锁店”,出售千篇一律的烤肠和义乌小商品。
据中国旅游研究院的数据显示,51.3%的游客认为古镇雷同,38.5%表示不会二次到访。
泛滥的古城古镇
大庸古城的失败并非孤立现象,据不完全统计统计,全国约有2800座古城或古镇,但能形成品牌效应的不足8个。
许多古镇在建设时盲目模仿,采用“小桥流水+仿古商铺”的模板,却忽视了本地历史文化,导致空间形态和商业生态同质化。
并且过度商业化还驱逐了原住民,削弱了文化底蕴,这令游客的体验大打折扣。
以福建的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为例,该成功案例表明了,非遗文化的融入和本地居民的参与是古镇吸引力的关键。
相比之下,大庸古城和古庸城缺乏文化活态保护,未能将土家族的非遗技艺或生活方式融入项目,从而错失了差异化发展的机会。
值得一提的是,全国范围内,还有很多类似项目因缺乏市场定位和文化根基,纷纷陷入亏损或烂尾的窘境。
大庸古城的债务危机
据央视曝料,大庸古城的巨额亏损已对张家界旅游集团和地方经济造成沉重负担。
截至2024年底,古城公司资产总额13.95亿元,负债16.97亿元,高达七成的资产已被抵押。
此外,古庸城项目同样也背负17亿元投资,却未能产生任何收益,这两个项目的双重失败使张家界旅游集团的债务压力雪上加霜,债务牌上的数字不断跳动。
与此同时,张家界的自然景区依然人气旺盛,这无疑凸显出人造景观在市场竞争中的脆弱性。
经过央视的曝光后,张家界市委迅速反应,于6月28日召开专题会议,宣布大庸古城项目进入司法重整程序。
然而,盘活一个亏损多年的大型项目绝非易事,专家指出,文旅项目的成功需要“活态保护”,即将本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和非遗文化融入其中。
有相关研究表明,成功的古镇往往通过本地文化的深度挖掘和居民参与实现可持续发展。
大庸古城若要重焕生机,需重新规划业态,融入土家族的传统建筑、饮食和节庆活动,打造差异化体验。
此外,项目还需优化运营模式,降低高昂的维护成本,例如重新设计剧院和飞行影院的运营方案,提升游客吸引力。
从教训中寻找出路
大庸古城和古庸城的失败,折射出全国文旅产业在快速发展中的阵痛,急功近利的决策模式,忽视了文化内涵和市场需求的平衡。
因此,全国其他地区的古镇项目需要引以为戒,毕竟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学的规划、充分的市场调研和持续的运营创新。
只有尊重市场规律,结合本地特色,才能避免资源浪费和经济负担。
停车场成唯一盈利项目
主要信源:
1.原文登载于央广网2025年06月28日关于“焦点访谈丨耗资24亿的古城四年累计亏损超10亿 停车场成唯一盈利项目”的报道
2.原文登载于正观新闻2025年06月29日关于“耗资24亿4年亏损超10亿,大庸古城谁来担责?”的报道
3.原文登载于环球网2025年06月28日关于“焦点访谈|20多亿打水漂、游客不买单……文旅项目如何破局重生?”的报道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